第二百零七章 確實蹊蹺(1 / 2)

楚天齊示意馮強坐下,倒了一杯水放到了馮強麵前的桌子上,然後說道:“別著急,慢慢說。”

“楚鄉長,事情是這樣的,你聽我從頭說起……”馮強開始講述起來。

通過馮強講述,楚天齊徹底了解了種植當歸的來龍去脈,有些事情他知道,有些事情卻是第一次聽說。

……

兩年前的正月,根據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會議精神,玉赤縣委縣政府適時製定了《玉赤縣脫貧致富綱要》。

《綱要》中明確,通過三年,縣財政收入實現翻一翻的目標,要求各鄉鎮因地製宜製定脫貧措施,做強第一產業,做大第二產業,培育第三產業;

《綱要》中提出了具體要求:財政收入實現年遞增百分之三十,三年超額完成翻一翻的目標;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年遞增百分之二十的目標。

玉赤縣各方麵條件,根本不具備這樣的發展速度。但當時的縣領導,尤其是縣委書記、縣長,為了自己的政績斷然做出了這樣的決定。縣裏還美其名曰“要想超長發展,必用超長手段”,而且還對外宣稱“上級要求我們,進行改革時膽子要大一些”。

其實縣裏的說法是斷章取義,上級確實提過“膽子要大”,但後麵還有一句“步子要穩”,而當時縣裏有選擇的省略了後四個字。

為了實現目標,縣領導對各鄉鎮實行分包扶持。縣長包片青牛峪鄉,為青牛峪鄉引進兩大項目:優質藥材種植和生豬養殖。

引進的藥材品種就是當歸。

要說藥材,村民並不陌生。當地村裏山上有很多種藥材,比如柴胡、蒼術、黃芪等等。

前些年,每年夏、秋季節,村民都會上山刨藥材。隻需帶上一把鎬頭、一隻筐或是一個編織袋,多半天下來,就會有不小的收獲。把這些藥材拿到村裏專門的收購點賣掉,掙上的錢就可以補貼家用或是零花。

隻是近些年,刨藥材的少了。主要原因是經過幾十年的采挖,多年生的藥材已經非常稀少,正在生長的藥材都很細很小,幾乎不成材,不符合收購標準。人們即使去采挖藥材的話,收獲也很小,而且村裏連收購點都沒有了,賣藥材也成了問題。

當地藥材種類不少,就是沒有當歸。

在鄉裏鼓勵大家種植當歸時,人們心裏都沒底。對於當地人來說,種植藥材是個新事物,而且好多人連當歸見都沒見過,更不了解它的習性。

以前人們刨藥材,都是上山找野生的,不需要任何成本投入,即使沒有任何收獲也不賠錢,無非就是消耗一些力氣而已。對於村民來說,上山的事太稀鬆平常了。

自己種藥材的話,從準備種的時候就要付錢,在種植的過程中更要出工、出錢。而且當歸這種東西一長就是三年,這中間會不會有什麼變故?藥材能不能長好?需要花多少錢?能掙多少?藥材賣給誰?這些都是村民們擔心的問題。

針對村民的擔憂,鄉裏幾乎是拍著胸脯保證的:從種植到收獲有技術人員全程跟蹤指導,藥材種植管理完全有保證。種藥材需要的前期資金,由縣扶貧辦提供無息貸款,藥材銷售以後再償還貸款。縣裏會聯係專業藥材公司收購,銷路根本不成問題。

鄉裏不但給村民做了保證,還變相的以職務對村幹部進行要挾,於是村幹部隻好不遺餘力的去促成此事。

村民們得到了鄉裏口頭保證,再加上村幹部極力做工作,除了養豬的七個村以外,其餘的村都進行了藥材種植。

從種上當歸的那天,老百姓們就沒踏實過,村幹部也跟著憂心。隻不過村民們還有一個想法:反正現在用的錢也是縣裏幫忙聯係的無息貸款,如果收成不好或是賠了,最後不還貸款就行了,愛咋咋的。

等到當年十月份的時候,縣長因為經濟問題被雙規。在這之前縣委書記也剛剛調走,縣委副書記暫行一把手的權利,縣裏領導都在活動官位,根本就沒人管。關鍵是,鄉長也在縣長雙規前的兩天意外落水死亡。緊跟著,負責藥材種植指導的兩個技術員也不知所蹤。

後來,養豬的村民開始到縣裏上訪。而種藥材的村民沒有行動,因為藥材收購還要等到兩年後,賠賺還不清楚,而且也沒人逼貸款。

在觀望中,村民們等到了新上任的鄉長助理楚天齊。楚天齊幫村民們聯係了市農業局鍾科長,鍾科長對種植戶進行了培訓,並對藥材生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處理,村民們看到了希望。

後來種植藥材的村民們,看到原來的養豬村由於種芹菜掙了錢,就有些眼紅。有的人甚至還攔截女鄉長,並和董桂英一起到鄉裏和縣裏鬧騰,直至董桂英被縣公安局拘留,好多人才消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