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都不敢種(1 / 2)

部署動員會已經結束三天,新的一周也已開始,各鄉鎮落實會議精神情況源源不斷彙集而來。

總的來說,各鄉鎮反應都挺快,基本在會後立即有了反應。大都是會議當天下午便專門召開全鄉幹部大會,傳達縣政府專題會議精神,統一全鄉幹部思想;在第二天上午就召集村幹部開會,根據鄉裏達成的共識,督促對縣政府會議精神執行,分解相關任務。村幹部回去以後,也馬上召集村民代表,傳達縣、鄉指示,征求村民意見。

縣直各職能部門反應也挺快,都是在會後就拿到了包鄉任務,在當天下午便派員參加對應鄉鎮專題會議,然後留在鄉裏蹲點。在村裏開會時,鄉裏也專門指派人員參加,保證每個村開會時都有鄉幹部在場。

與縣、鄉的積極態度不同,做為事關切身利益的群體--農民,表現卻很冷靜。在村裏開會時,盡管問了好多問題,但卻沒有給出準確回複,最起碼沒有統一的回複。村幹部也是隻盡了傳達會議精神的義務,對於村民的意見既不能左右,也沒有左右。

以上這些消息,楚天齊都是聽劉拙反饋的,劉拙是從各個渠道搜集而來,有官方也有非官方的。

快中午的時候,副縣長陳玉軍來了。

坐到對麵椅子上,陳玉軍直接道:“縣長,各鄉鎮情況你聽說了嗎?”

知道對方指的是種植經濟作物的事,楚天齊點點頭:“聽說了,聽說現在都沒有實質性進展。你有更具體的情況嗎?”

陳玉軍回答:“實質進展還沒有,不過我搜集了村民的一些具體反映。從現在來看,村民都有擔憂。首先擔心的是究竟能不能掙錢,這也是最核心的問題。其實不隻村民、村幹部擔憂,鄉鎮也是這種擔憂,縣裏也有好多人擔憂。

其次擔心的是縣裏以後的支持情況。以前的時候,村民吃過這種虧,往往上級政府說了不算,承諾不去兌現。不兌現承諾的情況有好幾種,比如客觀市場情況有變,縣裏掌控不了;比如縣裏工作變化,根本顧不過來,或是根本不願關注,而去關注了新的事項;比如政府主官調整,相應政策沒有延續,這點也是村民最擔心的。

再次,村民也擔心當下相關工作能否落實。雖然縣裏說了幫著聯係啟動資金,但資金能不能到位,有沒有利息,利息多高,怎麼償還,人們心裏沒底。技術問題也是村民擔心的,畢竟大多數人沒有種植過經濟作物,沒有相關管理經驗與知識,擔心管不好,也擔心能不能找到真正高技術人才。籽種、植株從哪來,這些生產資料質量如何,他們照樣心中沒底。

還有,人們也聽說了,種植經濟作物不同於種糧食,不是一年一收,好多都是兩三年一個周期。在這當中發生什麼,還未可知,尤其銷路能不能保證,最終的銷售價格能不能保證,這裏麵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

“你怎麼看這事?”楚天齊問。

陳玉軍道:“說實話,農民的擔心很有道理,也確是現實,換做是我們,也會有這些擔心,畢竟收入高低直接關係到他們的切身利益。尤其還有前車之鑒擺在那,前年縣裏讓農民養黃牛,好幾個鄉鎮都養了,可是到頭來,白養了一年不說,連成本都沒收回來。到現在為止,好多養牛戶還欠著貸款,信用社為此和農民大動幹戈,也多次找縣裏,就那樣擱淺著。現在農民心裏沒底,都擔心重蹈覆轍。

但是我們的農業結構調整又是勢在必行,這既是上級要求,更是安平經濟發展需要,是功在當代、恩澤後人的事情,所以我們沒有不推進的理由。不過如果農民都不積極,這事還真辦不成,我們總不能強迫農民去做吧,我們可不能學前任。以我對縣長的了解,您更不會這麼做。所以現在我們需要的是,在調動農民積極性上下工夫,要有能吸引農民興趣的有效舉措。”

楚天齊“嗯”了一聲:“那你有這樣的舉措嗎?”

“舉措必須有針對性,必須針對農民擔心的去做,但那幾件事都很難解決,目前我沒想出好的辦法。頂多可以在農業技術方麵進行一些聯係,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農民願意去做。如果農民有做的意願,再聯係技術也不晚,而且也才能根據規模來確定籽種、植株事宜。”陳玉軍如是說,“縣長您有嗎?”

“我也還在想,暫時還沒有成熟的辦法。”楚天齊一笑,“陳縣長,這麼的,離二十四號還有兩天,你繼續密切關注著,也繼續督促著相關職能部門和鄉鎮,我也讓老柯跟著去盯。在這幾天中,咱們還繼續想辦法,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