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無視無關痛癢的小事,才能專注心力成就大事· ·· · 學會看淡名利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孔子曾經說過:“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對孔子而言,名利於他如浮雲。但在現實生活中,當今的我們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呢?因為名和利是那麼的耀眼和誘人,凡夫俗子還很難視而不見。
2012年,“聞名全國”的“微笑局長”楊達才被查。楊達才之所以被稱為“表叔”,緣於他在多種場合都會帶上價值不菲的手表。有人在微博有圖有真相地爆料他每塊手表的價錢,他戴過所有手表總價值在100萬元左右。
一個局長官職的工資收入怎能佩戴如此昂貴的手表?“表叔”能夠奢侈地享受高貴品,其中的手段顯而易見,而表叔的愛好也讓他得到了處罰。
與此同時,還有其他一些高官消息被報出,他們共同的特點都是貪得無厭,為了錢財不擇手段。
其實,不隻有貪官才會看重名利。在這個物質當道的世界中,名利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枷鎖。人們為什麼會貪圖名利?這跟欲望和虛榮心有關係——當想要的太多,而得到的太少,內心難免有失落感;當把自己與他人相對比,內心難免會有壓力。為了一點虛榮,於是對名利進行了狂熱的追求。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名和利可以帶給我們讓人豔羨的光鮮生活,可為名和利而心累就有些病態了。電影《甲方乙方》中徐帆飾演的大明星疲於應付各種表演而宣布退出影視圈,可是當她真正脫離那個環境後,又不甘無人問津的寂寞,想再次複出。這樣的人用老話講不就是“窮折騰”嗎?為了名和利如此心累真不值得。
古人雲:“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可現在的人大多活得很累,不堪重負。精神越發空虛,思想異常浮躁。
波蘭科學家居裏夫人獲得第一次諾貝爾獎之後,便辭掉了100多個榮譽稱號,專心於研究,終於又榮獲了第二次諾貝爾獎。她也是曆史上少有的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但居裏夫人對名利並不在意。
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看見其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一枚金質獎章,朋友大驚道:“現在能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裏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隻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將一事無成。”大科學家居裏夫人對待個人榮譽就是“名利於我如浮雲”的態度。
比爾·蓋茨,作為一名哈佛院校的大學生,他敢中斷學業而去開拓他的操作係統天地,並向世人宣布在他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將所有的財富捐給社會。如今,他從微軟公司的董事長職務退出,去擔任軟件開發部門的負責人,他隻想搞軟件開發,這是他的興趣所在。一個連續13年蟬聯世界首富的名人,放棄了名和利,平淡地去做自己最喜歡的工作,這種對名利的看淡,超凡脫俗的雅致是“名利與我如浮雲”的典範。
不論是居裏夫人還是比爾·蓋茨,他們越是看淡名和利,他們卻更容易名利雙收,被人們所稱讚,美名傳頌。相反,那些一生隻為追求名利,隻重結果無所謂過程的人,往往到最後卻什麼也得不到。他們在追求名利的過程中,為實現自我存在價值,不斷地給自己施加壓力,在名和利的“壓迫”下疲倦地喘不過氣來,還常常感歎:人活著就是累!卻未曾想過,這一切的累都是自己給自己造成的。
由此可見,名和利於你是什麼,是浮雲還是動力?關鍵是你對名和利的態度,我們不能無視它的存在,那麼請把它看淡些。我們要在積極地實現人生自我價值的過程中,把握人生的方向,切不可偏離軌道,貪慕名利,最終落個一無所有。落馬的高官或是為得錢財的罪犯,都是在實踐人生價值的過程中,逐漸偏離了方向,追求“不義而富且貴”,最終才發現一切都是過眼雲煙,悔恨已晚!
所以,麵對名和利,人要在眾多的誘惑中求得潔身自愛,學會在艱辛的世事中識得人生百態,學會在凡塵中隨遇而安。不應該以一種消極的目光去看待現實中的那些瑕疵,而應該以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去創造、去爭取自己的理想目標。名和利可以成為我們努力的結果,但不應是我們努力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