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敏感害了你72(1 / 1)

第十章生活不必太計較,人生何必太強求 放棄是另一種的擁有

在功利主義下,人一生的目標很簡單,那就是不停地擁有。人的天性是趨利避害的,而“擁有”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一種利好,而放棄在很多人眼中則是一種不好的“害”。

但有多少人想過,堅持不放棄難道就是擁有嗎?

我們都知道塞翁失馬的故事,塞翁在每一次失去時都表現得無所謂,在每一次的意外收獲時都表現得很謹慎。一匹馬跑到家中來,他並沒有很開心,在他眼裏,這並不是什麼值得慶賀的事。後來,他的兒子騎馬摔斷了腿,他也沒有過多地傷心,而是說“誰能保證這就一定是壞事呢?”果然,後來官府征兵,他的兒子因為腿上不靈光就免去了征役,而參加那場戰爭的年輕人卻多數埋骨他鄉。

擁有不為所動,失去也不為所動。這是塞翁的智慧。

很多時候,放棄並不代表我們就徹底失去了控製權。就如塞翁一般,對得失淡然處之,就不會有太多的人生波瀾。而且,在很多時候,放棄還意味著另一種擁有。

一位農民住在深山當中,某天,一位外地來的商販給了他十顆不起眼的種子,說是可以結出一種很好吃也很貴的水果——蘋果。

農民聽商人這麼說非常高興,他連忙將這種子收好。同時他還想,既然蘋果這麼值錢,那麼會不會有人來偷呢?於是,他特地選擇了一塊偏僻的林地,將這來之不易的種子灑進了這塊土地裏。經過兩年多的辛苦培育,種子長成了一顆顆茁壯的果樹,並碩果累累。

秋收之際,農民背著筐氣喘籲籲地爬上了山頂,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他發現,那一片紅燦燦的蘋果都被山中的飛鳥和野獸糟蹋了個精光,滿地都是蘋果的殘核。想到這幾年的辛苦勞作,和熱切盼望,他不禁大哭起來。他的致富夢,也就這樣破滅了。他為了不錯失發財和機會,把果子種在山野中,竟然為此失去了所有的果子。

在之後的歲月裏,農民一直都很懊惱,他不甘心自己的勞動果實就這樣被糟蹋了。後來,他的妻子勸慰他,這種子本來就是別人送給你的,現在上天把他收走了,你又何必苦惱呢?

農民經過妻子的開導心裏也舒服了一些,於是又開始了種田的生活。

不知不覺間,日子向前走了幾年。有一天,他偶然間又來到了這片山野,突然愣住了,因為在他的麵前,出現了一大片茂盛的蘋果樹,上麵結滿了累累的果實。這會是誰種的呢?他思索了好一會兒,才發現了一個出乎意料之外的答案。

原來,就在幾年前,當那些飛鳥與野獸們吃完蘋果後,就將果核吐在旁邊,經過幾年來的生長,果核裏的種子,慢慢發芽生長,終於長成了一片更加廣闊的蘋果林。後來,這位老農再也不用為生活發愁了,這片林子中的蘋果,足可以讓他過上溫飽的生活。

試想,如果當年那些飛鳥與野獸們,沒有來吃這小片蘋果樹,那麼就沒有後來這一大片的蘋果林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有時候,放棄是另一種擁有,放棄是為了更好地選擇得到,在放棄中進行新一輪進取,你所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可貴。

在我們的生活中,一扇門如果關上了,必定有另一扇門打開。失去了這種東西,必然會在其他地方有所收獲。弗朗西絲·梅斯在《托斯卡納豔陽下》裏說過,為了自己想過的生活,勇於放棄一些東西。這個世界沒有公正之處,你也永遠得不到兩全之計。若要自由,就得犧牲安全;若要閑散,就不能獲得別人評價中的成就;若要愉悅,就無需計較身邊人給予的態度;若要前行,就得離開你現在停留的地方。

可有些人卻總是不明白這個道理,總是煩惱不已,心情不好,這些都是因為控製欲太強,太過執著,總是不願放棄手中的任何擁有,以至老讓自己想不開、放不下,糾結在痛苦之中。

過於執著於“擁有”還會錯過更多的風景。當一個人過於專注地抓緊某件事或東西時,必定會把精力和目光更多地集中在它們身上。那麼在你的眼中和心中就不會看到和發現其他的風景。由於你死盯著那件事不放,會把自己的思維固定在不變的空間裏,在別人看來就是在鑽牛角尖,認死理,不善變通。而同時,你因看不到其他事物就無法辯證地分辨出哪件事或人才是最適合你的。

有些人不經曆慘痛的代價,他不會放手;有些人即使痛到骨子裏,仍舊執迷不悟。為什麼出家人總能看透世事,活得灑脫?因為他們懂得順其自然的道理。

人最大的對手從來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無論是在運動場上,還是人生的漫漫長路中,每個人終歸要跟自己比賽,挑戰自己、戰勝自己,然後超越自己。放棄和擁有其實就是自己跟自己的一場博弈,放手還是抓緊,完全取決於一個人自己的決定和心態。總有一天你會明白,放棄並不是投降,而是一種智慧的選擇,是一種心態的灑脫。有時,放開手之後,整個世界會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