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神秘葉芷(1 / 2)

蘇榮市長的政績工程----陽光花園通過2年多的緊張施工,於國慶前夕提前竣工了,比預定工期整整提前了三個月。10棟紅牆白頂的高層建築齊刷刷矗立在市中心,映襯著城市上空的藍天白雲,果然是鱗次櫛比,氣勢非凡,當之無愧地成為了雲湖市區標誌性的建築,為城市增添了一道現代化氣息濃鬱的風景線。

雲湖這座小城的城市的品味也隨著這個高檔小區的建成,一下子提高了不少。早在工程竣工之前,《雲湖日報》、雲湖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就不斷地對陽光花園進行長篇累牘的報道,對其建成後所具有的重大意義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認為陽光花園作為棚戶區改造的成功典型,是市委、市政府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貫徹落實國家有關舊城改造精神的具體行動,是雲湖市城市建設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和創新,在加快城中村改造,改善低收入者住房條件方麵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畢將對以後的城市建設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雲湖電視台隨機采訪了幾位等待入住的回遷戶,一位大媽對著鏡頭興奮地說,俺呀,一天往這裏跑八趟!為啥?我急呀!急得心裏貓爪子抓了似的,就嫌這房子蓋的慢。你說說,我們這些住了一輩子窩棚的下崗工人馬上就要搬到帶電梯的房子裏去住了,俺做夢都在笑哩!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有了這房子,俺孩兒再也不發愁找不來媳婦了!

一位提著鳥籠的大爺在接受女記者的采訪時,顫動著雪白的胡須,指點著花園小區的10棟高層,口占了一首打油詩:扒掉窩棚蓋新居,市民百姓拍手唱。不是黨的政策好,哪能住上這洋房?

但市民也有不和諧的傳言,說這個陽光小區雖說是棚戶區改造項目,政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那些城市低收入者家庭的住房條件,但由於房價過高,按照“拆一補一”的補償政策,原來的拆遷戶根本沒有能力購買,隻有望房興歎的份。能拿出30多萬的下崗工人,連十分之一的比例都不到。不少拆遷戶由於交不上首付款,隻好把房子悄悄轉讓了,本來還有個窩棚,現在隻還繼續在外麵租房了。所以這個小區,入住的都是一些有頭有臉的有錢人。當今這個社會,窮人確實不少,但有錢人也確實很多很多。

星期一一大早,江風在去上班的路上,就接到了局辦公室的短信通知,要求全局副科級以上幹部務必於上午9點準時趕到陽光花園,參加工程竣工典禮。同時要求男同誌必須穿深色西服打深色領帶,做到儀表端莊。

江風心中暗笑,心想在單位大家一看到穿西服打領帶的進了辦公室,不用問就知道肯定是推銷東西的,茶葉、保險、按摩器什麼的,西服領帶那是推銷員的行頭。雖然是這樣想著,還是調轉車頭回家換了衣服,翻出一條藍色的領帶係了,在鏡中端詳了一下自己,果然比剛才要顯得要容光煥發。又覺得頭發有點不服帖,就噴了定型發膠,梳理得水亮亮的,人模狗樣的出了門。

江風趕到陽光花園時,差5分鍾9點。離陽光花園那氣派的大門還有好遠,車就被攔了下來,腰裏別著槍的警察很客氣地說前麵戒嚴,不允許車輛通行,請繞行。

江風剛把車調了個頭,就看見大路上一陣旋風似的急速開過來一行車隊,領頭的是兩輛豐田霸道警車,後麵是清一色的黑色奧迪,最後麵是兩輛特警的大巴。所有的車都打著雙蹦兒,一副十萬火急的模樣。那開道的警車警燈閃爍,車上的高音喇叭一迭聲地喊著靠邊靠邊靠邊!麵的,靠邊!!

江風把車遠遠地停了,走到陽光花園的大門前,就見彩旗招展,氣球高懸,鼓樂喧天。腰鼓隊、舞獅隊分列兩旁,臉畫的像猴屁股似的腰鼓隊員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距離大門50米開外,就鋪上了猩紅的地毯,地毯兩邊擺滿了盛開的鮮花。那地毯一直通到陽光花園蹲著兩隻黑漆漆的石獅的大門前,那裏是一個臨時搭建起來的主席台。主席台邊上擺了一溜鮮豔的紅掌,發言台上是一大簇鮮花,鮮花後麵,是一排鋪著紅色綢緞的桌子凳子,桌子上麵放著座位牌。

江風看到,有市委書記薑愛民、市長蘇榮、分管城建的副市長田喜民等市領導,還有住建局局長鄭爽。江風再看下去,就吃驚地張大了嘴巴----緊挨著鄭爽的座位牌的,竟然是葉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