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東去南京(二)(1 / 2)

萬耀煌也是談興大發“還有就是偵察兵的培養,這很重要。現在的偵察兵相當於古代的斥候,是軍隊的眼睛和鼻子,甚至可以說偵察兵實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本方整場戰鬥的勝敗。湖北戰場上,北洋六鎮的偵察兵實力明顯優於我軍,否則我們也不會連博愛書院設置有重機槍這麼重要的事情都不知道。正是因為在這個位置上被阻擋的時間過長,才會在玉帶門犧牲如此慘重。”

王振宇對此到是很認同,後世自己的祖父就是47軍的一名偵查排副排長:“那一名優秀的偵察兵需要那些素質呢?”

萬耀煌對此早有研究,自然不假思索的答道:“勇敢,忠誠,機智,善於偽裝,善於分析和判斷,具有良好的單兵素質,這些都是一個合格偵察兵必須具備的。。。。。。”

和萬耀煌的談話,王振宇收獲頗豐,唯一讓他奇怪的是,這樣一個人才為何沒有在民國的曆史上留下自己的大名呢?

其實王振宇不知道的是,萬耀煌隻是在曆史教科書上沒名而已。曆史上也算是個人物,武昌停戰時,黎元洪已經逃出武昌。當時正是這個小參謀萬耀煌當機立斷,星夜追了四十裏,從黎元洪手中取了都督大印蓋了停戰書,此人的膽識和果決由此可見一般。至於後來默默無聞,到不是江郎才盡,而是不逢其時,不得其主罷了。大致也應證了那句:“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這種七十噸的小客輪因為是順江而下,航速能達到16節,也就是每小時28公裏,因此加上靠岸補給也隻用了一天多一點的時間就到了南京下關碼頭。

王振宇和萬耀煌,馬西成,趙東生等人下船後就見到了南京陸軍部負責接待的人員。第九旅被安排了駐地並立即撥發了一部物資,但是沒有餉銀。不缺錢的王振宇雖然不在乎這個,卻也由此推斷出南京方麵財力的緊張到了何種程度。

到了南京,全軍開入駐地,清潔衛生忙得一個不亦樂乎。而王振宇並沒有能立刻得到黃興的召見,隻是在陸軍部掛了號子。

時間轉眼已經是1912年的2月中旬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從北京傳來,英明神武的宣統皇帝正式宣布退位了,南北終於共和了。頓時鞭炮鑼鼓聲喧天,整個南京城變得熱鬧無比,數十萬民軍和南京市民都選擇暫時性的忘記了最近的困苦生活,大家都在發自內心的慶賀這一喜訊。(確實是喜訊,皇帝倒了,大家就不算是亂黨了,生命也就有保障了)

在大部分人看來,這個國家的一切苦難都來自於這該死的大清帝國,現在好了,皇帝退位了,接下來該有好日子過了。第九旅駐地,王振宇正在陽台上冷冷的看著在操場上肆意狂歡的部下們。雖然來自後世的自己知道清帝退位並不是苦難的結束,反而是新一輪苦難的開始,但他還沒傻到在這個時候出來給大家潑冷水,相反他剛剛還下令讓炊事排今夜給大夥加餐以慶賀這一巨大的勝利。

既然皇帝沒了,北伐的計劃自然也跟著被取消了,王振宇立刻變得無所事事起來,他開心關注起湖南本省的局勢。

嚴格來說,當上湖南都督之後的譚延闓麵對的湖南局勢是十分複雜的,各種勢力都在躍躍欲試,在這話總魚龍混雜的局麵裏非常致命的一點是譚延闓自身沒有掌握武力,簡單點說就是缺乏可靠的武力保護。

可正是這樣的極端不利的局麵下,譚延闓那不同凡人的本事就被顯現出來了。

別看譚婆婆才三十歲出頭,手腕之活,城府之深,海內還真是少見。他先是和同盟會取得了互相的諒解,派人撫恤了被殺的焦,陳兩位都督的家屬。同時又重謝擁護自己上位的梅馨,委任其為湘軍第五師師長,長寶鎮守使。對於焦達峰和陳作新留下的軍隊,譚延闓自然也有辦法對付。首先是以援助湖北革命的名義,把這些部隊陸續調去了湖北前線。臨行前還囑咐各部為革命要勇於犧牲,毋庸回首。

通俗點的說法就是,你們都死在湖北好了,千萬別回來了。

對於留在省內的異己分子,譚延闓更是借力打力,指使梅馨所部,大開殺戒。通過暗地誘騙和公開鎮壓,雙管齊下,迅速擺平了諸如寶慶軍政分府這樣的地方勢力。

至於王隆中帶著人馬回來算賬,就更妙了。譚延闓先是借著王隆中的威勢,把盤踞長沙控製自己的梅馨給嚇跑了。然後又委任因為參加秋操,革命時不在長沙的原第49標的老長官黃鸞鳴出任軍政府軍事廳長。黃鸞鳴跑到王隆中處靠著昔日的威望召集舊部一陣耳提麵命之後,說的大家不敢再輕舉妄動,王隆中最終也失去了問鼎都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