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上海灘(二)(1 / 2)

不熟悉沒關係,很快王振宇就給劉鴻生留下了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

大家一陣寒暄之後,發現都沒吃早飯,王振宇見街邊有個賣杭州小籠包的鋪子,什麼也沒多說,招呼大家一聲就徑直走了進去。這個舉動很平常,因為在後世王振宇就很喜歡吃小籠包。但是卻讓劉鴻生眼睛一亮,眼前這人可是將軍啊,卻無半分官僚作風,沒有一絲權貴的做作。單從這一點看到是個很務實的人,也許葉先生來信中所述的情況並沒有誇張,此人或許真是能成事之人。有了這個認定,劉鴻生心裏鬆了口氣跟著進了小籠包鋪。

大家一邊吃著小籠包一邊聊著,王振宇到是主動熱情了起來,這讓劉鴻生頓生受寵若驚之感。

“劉先生啊,王某平生最佩服的就是商人了。您還別不信,雖然自古以來士農工商,商為最末,但那是封建皇帝為了維護其統治才這麼折騰的,在王某看來,無商不富,看看人家美國,商人的地位高,總統,議員皆可做的,所以老美的國力才能蒸蒸日上;反觀咱們國家,士農工商,官員都被養成寄生蟲了。。。”

什麼叫山吹海吹,王振宇現在這樣就是,他一麵吃著小籠包,享受著跨越百年的美味;另一麵卻在挖空肚子裏的存貨,以一種近乎吹捧的方式努力去拉近自己和劉鴻生的距離。

也許是因為這個時代商人地位低下的關係,劉鴻生從王振宇的話裏感覺到的是一種尊敬,一種愉悅。這認同感一起來啊,兩個人的距離頓時又拉近了不少。

“王將軍雖然年輕,見識卻遠勝前清那些腐朽官僚百倍,難怪滿清最終會丟了天下,實在是固步自封,咎由自取啊!”劉鴻生也不忘小拍一下,反正奉承的話也不要錢。

“劉先生,王某是個爽快人,也好交朋友,我看準的人一般不會錯,劉先生您是有真本事的,而王某手下全是些莽漢,缺得就是先生這樣的能人。”王振宇快人快語,雖然沒明說,但是招攬的意思直接就給扔了出來,正在喝湯的葉祖文給王振宇的直接,激得把口裏的湯都噴了出來。幸好他反應機敏,立時用毛巾捂住嘴巴,這才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劉鴻生也沒料到王將軍如此直接,出於習慣也好,出於理智也罷,他都非常委婉的謝絕了:“王將軍厚愛,劉某一介商儒,百無一用,如何能當得其將軍的賞識啊!”

王振宇嗬嗬一笑,他自然知道事情不可能那麼簡單。他沒有再勸,嗬嗬一笑,又夾了一個小籠包塞進嘴裏。。。

一行人很快就進了上海法租界,王振宇還得見另外一個人,杜月笙。

不能不說是一種巧合,自從王振宇有了賣軍火的念頭,葉祖文就在考慮渠道的問題了。

眼下可不比在武漢那會了,那個時候大清還沒垮台,王爺們的特使拿著王爺的私印就可以隨意行走於天下。賣軍火給張勳也是十分容易,直接用船拉到張勳駐地徐州就是了。

如今這大清玩完了,宗社黨的任何舉動都不得不從明麵轉入地下。打個比方,按照王振宇的設想,軍火從南京出來也許不難,但是要交到宗社黨的手裏,可就是個大問題了。

總不能讓黃興派人直接把武器運到東北吧?真要這麼幹,就算這筆錢王振宇拿得到,估計也隻有辭去職務流亡海外的命了,而且從此淪為革命黨人的死敵。什麼鐵血鋤奸隊,敢死隊之類的革命誌士們會爭先恐後,前赴後繼的來找王振宇玩同歸於盡,那王振宇就隻能提前下去和牛頭馬麵回味人生了。

王振宇可不想有命賺錢沒命花,所以這個交易就需要一個中間環節,幫會勢力自然是首選了。這時劉鴻生就給葉祖文推薦了自己的一個混在青幫的朋友,杜月笙。

劉鴻生和杜月笙雖是同年生人,但一個是江蘇人,一個是浙江人,用上海話說那就是不搭界的。但是兩個人偏偏就認識了,話還得從劉鴻生身上說起,劉鴻生曾入上海工部局老閘捕房當過教員。這個時期,杜月笙恰好拜在了如今租界青幫大亨黃金榮的門下,而黃金榮又是巡捕房的包打聽,靠著這層關係,兩人也就有一些往來。

杜月笙發跡前一直在黃公館聽差當門徒,時間久了,借著黃老板的勢力在這租界也有了些麵子。

劉鴻生做的是開平煤,起初同行對他看不上眼,不曾想後來居然讓他做了起來,同行們就又想給他找點麻煩整垮他。

劉鴻生無奈之下自然得去找幫會庇護,可黃金榮正如日中天,自己一個銷售員如何能見。在黃公館吃了閉門羹後,卻又遇見了杜月笙,杜月笙那可是出了名的會做人,很是熱情很積極主動的幫著劉鴻生擺平了麻煩,而且一個大子不要,隻說是和劉老板交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