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來說說這次調防,第九旅這段日子最忙的人是誰?軍需處長馬西成。近四千人的調防是個讓他頭痛不已的問題,後世有組織過單位活動經驗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個集體活動的人數一旦超過十人,交通出行和吃飯睡覺就是一個問題,處理不好就會是個大麻煩。十人以上都會如此,更何況是四千人的時候。
要知道軍隊移防可不是後世驢友搞旅遊,那個純粹就是挎個小包帶上銀行卡就敢四處亂逛。軍隊的移防行動不僅僅是人走,同時要移動的還有各種武器裝備和軍需輜重。偏偏這個時代的交通基礎設施水平實在讓人不敢恭維,鐵路就那麼幾段,飛機還在研發,水運居然還是大頭。也罷,不用多想了,馬西成能做的隻能是老老實實包租客輪走長江水道,自然還得派人打前站去安排沿途的補給。
雖然沒讀過正規軍校,但是心細如發的馬西成怎麼沒經驗,都會想到派人去打前站的。畢竟一個人出門,吃飯不是什麼難事。可如果是近四千人,那不是難事也變成難事了。
知道隋朝怎麼滅亡的嗎?隋煬帝沒事就帶著十幾萬人四處溜達,他到是成功的借此解決了洛陽的糧荒。可對於地方而言,皇帝帶這麼多人來溜達在本質上等跟蝗蟲過境是沒區別的。而等這蝗蟲過境後,已無果腹之糧的百姓除了造反還真不知道該做什麼好了。
好在四千人的消耗量無論如何都趕不上隋煬帝的隨行隊伍,尚在可以就地籌措的範圍,無非是多花些錢而已。但這件事情向王振宇彙報後,卻對王振宇的思維方式卻產生了很大影響。之前,來自後世的他雖然也知道打仗打的是後勤的道理,可這個概念畢竟還隻是停留在書本上,個人感觸不深;而眼下這一趟下來卻是真真切切的擺在了自己麵前。他突然又感悟到一點,或許自古以來名將和白癡的區別,就是後勤保障這點破事了。
別小看後勤保障,這個玩意可是個係統工程,做了往往不見功,但是不做肯定要出大問題。比如說軍裝,現在已經是三月底,南方的天氣漸漸轉熱,部隊繼續穿秋冬裝已經不合適了。身為軍需處長馬西成已經提出給全軍更換夏裝了,這讓王振宇很是有些頭大。
這事也歸自己這個旅長管嗎?後世這類換裝的事情不是應該由總後勤部,或者三軍聯勤之類的部門全權負責的嗎?
可惜人總是要麵對現實,第九旅名義上隸屬於湖南軍政府,但是從成立到今天,長沙方麵除了一紙任命外,連一個大洋也沒發下來過,壓在王振宇手裏的白條都有六七十萬之巨了。
所以換軍裝要是能指望長沙方麵那就得鬧笑話了,猛虎旅的番號就得加兩個字,丐幫。那可就隻有解散的份了,所以你說後勤保障哪一件不重要?
老規矩,王振宇給葉祖文發了封電報,讓他準備4000套夏裝。全部照新軍樣式,尺碼則以連為單位,讓各部連夜統計報上來,軍需處這邊登記造冊後再派專人先一步送去武漢。
電報發完王振宇感覺自己這樣操作還是不科學的,總不能花錢的事情都找葉祖文吧,他是自己的商業係幹將,可不是後勤保障係。可是現在的情況好比後世的公司剛開張,人手不足,經驗也不足,各方麵的事情都還沒理出一個頭緒來;一時間,王振宇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隻好先這麼湊合著辦了。
士兵們可不會去想這裏麵的彎彎繞繞,特別是調防南京後加入的新人,先是在南京補發了軍餉,後是到武漢又更換了新裝;更為痛快的是,人手一支新槍,那心情,跟解放區的天一樣晴朗。對於他們來說,自打當兵起就沒這麼闊過。而經過軍官們有意識的說教宣傳,現在全旅上下都知道本軍的全部開支,都是旅長一手經辦的。長沙也好,南京也罷,一個大子也沒給過。這個時代的中國人雖然傻,但是很有職業意識,跟後世動不動抱怨老板待遇太低的打工一族不同,這些大頭兵對於他們的衣食父母還是深懷感恩之心的,心中大多就一個念頭,自己這百八十斤就賣給旅長啦。王振宇看到這個情況,突然想明白了,錢多不代表威信高,可你用錢厚待手下,卻可以增加威信,隻是不知道這算不算行賄啊?
3月25日中午,第九旅抵達武漢三鎮,考慮到大家都坐了一天一夜的船,十分的辛苦。所以王振宇特批所部官兵分批到武昌休整一夜,次日再出發,而他自己則帶著趙東生和衛士班換了便衣去了漢口英租界的葉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