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希齡一直在努力,才四十出頭的他在品嚐了國務總理的崇高地位和權力之後,自然是不甘心就這樣默默的從中國的政治舞台上謝幕。
和曆史上的熊希齡不一樣,由於王振宇的緣故,熊希齡的人才內閣不但多維持了兩個月。而且在和段祺瑞等人的衝突過程中,熊希齡雖然失去了袁世凱的支持,但是卻締造了足夠的政治聲望。很多國會議員和社會名流甚至視熊希齡為全國製衡袁世凱的不二人選,而這種概念對於從政之人來說雖然有些虛無縹緲,卻是不可或缺的。
熊希齡的布局已經開始了,首先就是和梁啟超合力重組進步黨。這兩人的合流,幾乎可以視為雲貴川和湘桂在中央這個層麵的偉大聯合。然後就是開始鼓吹重開國會,這個國會在去年袁世凱當選中華民國正式大總統後就被取締了。熊希齡的如意算盤是隻要重開了國會,那怕沒有老袁的支持,自己也會獲得出任總理的機會。
當然和袁世凱相交多年的熊希齡心裏也十分清楚,以老袁的奸猾,估計這個很難達成,而且就算達成,估計也是被老袁操縱了一道的。
所以熊希齡和梁啟超謀劃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想辦法讓蔡鍔和王振宇回到根基所在,重新掌握軍隊,這個才是自己這些人和老袁討價還價的最大本錢。不過在具體操作中熊希齡還是存了私心的,這個官場老人兒很清楚袁世凱對於這些地方武裝勢力的顧忌。
所以在談條件的時候,熊希齡一直是全力以赴要求老袁委任蔡鍔為西南巡閱使,而這恰恰是老袁絕對不會同意的。熊希齡明知這一點卻故意為之,每次都要不厭其煩的提一提。這樣做自然是有其目的的,那就是為王振宇的南下做一個鋪墊。
不過這些都是小手段,袁世凱可不是小孩子,不是那種用一個障眼法就能隨便糊弄過去的主。熊希齡自然也不指望靠這點小手段就能達成目的,能當總理的人都是有過人之處的。熊希齡的第二步就是向袁世凱投訴,說是自從王隆中出任湘桂巡閱使後,湘桂去年的賦稅到現在都沒押送中央。其實這是鬼話,別的不說,廣西這個鳥不拉死的窮地方一直是物產不豐,工業不興,加之地處邊陲,養兵眾多,所以打前清起就沒給朝廷交過一毛錢,相反每年還要靠兩廣總督府從廣東調款接濟。而且這個不交稅款的問題,貌似目前除了袁世凱能有效控製的直隸和東北等地區外,就隻有山西的閻錫山乖乖交了。其他省,包括馮國璋坐鎮的江蘇,浙江等省都出現了截留稅款的問題,中央政府的財政完全就靠鹽稅和海關稅在維持。所以這個時候單挑湘桂巡閱使府不交稅款完全是欺負老袁不懂,袁世凱出仕後一直是在北方任職,對於南方的了解僅限於公文。而偏偏大清帝國別的沒幹了,禦用的文人養了一堆,如果你要真的信他們寫的公文,那整個南方完全就是一副花團錦簇,欣欣向榮的局麵,完全就是太平盛世。
北京,鐵獅子胡同,總統府,袁世凱一身便裝的接見了即將卸任的國務總理熊希齡。
“秉三啊,這兒不是居仁堂,沒有外人。你就不要再提讓鬆坡出任西南巡閱使的事情了,國家正在用人之際,鬆坡這樣的人才屬於國之棟梁,豈可輕離中樞重地?”袁世凱一看熊希齡的樣子,就知道他要說什麼,連忙搶先靠口把話堵住。
熊希齡見狀,心中暗笑,時機到了,不過他還是故作鬱悶的哀歎一聲才道:“那湘桂巡閱使王隆中是不是還是調回京師,他那個侄子在北京住了大半年也沒見幹什麼正事,還不如放回去替大總統守衛廣西邊陲。”
袁世凱一聽這個要求,還真的是不太好再拒絕了,畢竟自己和熊希齡是老交情了,而且這次人家連總理的寶座都讓出來了,這於情於理再拒絕都說不過去了。不過老袁從來都不是一個感情用事的人,他還是一如既往沒有立刻做出答複。
過了好一陣子,袁世凱才緩緩吐出兩個字:“好吧,這個事情就如你願,秉三,這個叫王振宇是你的門生吧,隻要他不和亂黨往來,不失大節,其他都無妨。不過這個級別的調動,也非一兩日可決,還是要先把王隆中調回來才是。”
熊希齡自然對此無異議,因為田應詔早就給自己來信報告了。王隆中在湘桂巡閱使的位置上到是有了自由,卻沒有太大的權力,很大程度來說,更像是個替侄兒守家的傀儡,沒辦法,雖說青年軍的前身是湘軍第四師第九旅,可是大部分的軍官都是新提拔,自己以前的老部下除了楊萬貴還在當參謀長外,其他諸如郝兵,宋顯福都已經外調了。放眼望去,都不認識自己這個老師長,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