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方麵最新的條件很快就擺在了楊永泰的案頭,一萬條槍,五十萬發子彈,以及承認孫中山為名義上的領導(大義名分在任何時候都是值錢的)。楊永泰輕輕鬆鬆給王振宇省了五十萬發子彈,王振宇自然也是大筆一揮就同意了。
接下來要忙的事情自然也就多了,一方麵王振宇還要通過田應詔去和北京的熊希齡梁啟超打招呼,好協調各方動作;另外一方麵,在軍隊各項工作開展順利的情況下,王振宇親自下到軍備係統,認真檢查戰備工作。
這首當其衝的就是食品工作,第一站就是剛剛建成不到一年的安江罐頭食品廠。為了延長食物的保藏期,千百年來聰明的人類想出過許許多多的辦法,如煙熏、日曬、鹽醃等。而罐藏技術,無疑是最年輕的,始於1810年,還不到200年的時間。當時法國拿破侖為解決軍隊在作戰時的食物供應問題,懸賞征求食物保藏的新方法,巴黎的一位糖食師傅阿培爾經過多年研究,發明了用玻璃瓶罐藏食品的方法。接著1810年英國的杜蘭德發明了鍍錫薄板金屬罐,使罐頭食品得以投入手工生產。其後 1864年法國的巴斯德發現食物的腐敗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從而闡明了罐藏的原理,並科學的製定出罐頭生產工藝。至此,罐頭工業進入到現代世界食品工業當中。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直到了民國中期,罐裝食品才被大量使用於軍事,而且這還是因為美國佬的緣故。
王振宇十分重視這一點,因為後世看書的時候,他總是很奇怪於一個問題,為什麼軍隊開動之後,對於軍糧的消耗比平時要高一倍?難道人一出門就飯量大增?
等到他自己帶兵的時候,他才知道這個奇怪的現象是有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食物的腐爛變質。這也導致了戰爭成本進一步上升,王振宇是有經營意識的人,所以凡是能夠降低自己發動戰爭成本的東西他都是很感興趣的。所以在軍工廠項目之後,緊跟著被投產的是軍裝廠,被研發的則是罐頭廠。
到了這個時候,美國泰勒科學管理法已經在王振宇的特別關心下通過一幫赴美留學的留學生在所有工廠開始了推廣。王振宇當時還饒有興趣的參與了相關理論的學習,所謂泰勒的核心理論:核心理論
管理要科學化、標準化;
要倡導精神革命,勞資雙方利益一致。
實施科學管理的結果是提高了生產效率,而高效率是雇員和雇主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因此,泰勒認為隻有用科學化.標準化的管理替代傳統的經驗管理,才是實現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泰勒對科學管理作了這樣的定義,他說:“諸種要素——不是個別要素的結合,構成了科學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學,不是單憑經驗的方法。協調,不是不和別人合作,不是個人主義。最高的產量,取代有限的產量。發揮每個人最高的效率,實現最大的富裕。”這個定義,既闡明了科學管理的真正內涵,又綜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進行動作研究,確定操作規程和動作規範,確定勞動時間定額,完善科學的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對工人進行科學的選擇,培訓工人使用標準的操作方法,使工人在崗位上成長。製定科學的工藝流程,使機器、設備、工藝、工具、材料、工作環境盡量標準化。實行計件工資,超額勞動,超額報酬。管理和勞動分離。
具體來說就是:
1、工作定額,避免工人出現磨洋工的情況;
2、挑選工人,根據工人的自身情況安排合理的崗位,有力氣的幹重活,心細的幹精細的活。充分發揮人的潛能。
3、標準化原理,主動把這些傳統的經驗收集起來、記錄下來、編成表格,然後將它們概括為規律和守則,有些甚至概括為數學公式,然後將這些規律、守則、公式在全廠實行。讓每個人都用正確的方法作業,對工人操作的每一個動作進行科學研究,用以代替傳統的經驗方法。
4、計件工資製,這個在後世已經很流行了。
5、勞資關係。。。。。。
可以說,泰勒科學管理法的推行,讓安江諸多工廠的產能幾乎在一夜之間就翻了至少二倍,這是十分驚人,而且對工人經驗和全麵性的要求也下降了許多。這一點讓積極支持這一科學管理方法的王振宇同學十分的滿意,而青年軍上下也對於自己身上嶄新的製服,美味的罐頭食品,還有日益充足的武器彈藥表示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