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在同一個時間點出動的還有第三和第四突擊集群,他們的槍口直指門戶大開的江西省。
江西南昌,時任江西安撫使兼江西將軍的李純正在睡覺,這些天他可沒閑著。從湖南宣布獨立開始,李純就知道局勢崩壞了,從那天起,他就不斷召開軍務會議,準備守土了。
說到李純,此人出身貧苦人家,從小就投靠了親戚為生,屬於出身根正苗紅的一類。而且他在民國曆史的風評很奇特,有的人說他是個貪官,隻知道搜刮地皮;有的人說他是個能吏,處理了不少貪官,比如江西省財政廳的廳長;但是有一個事情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天津南開大學的創立,當時的校長張伯苓的經費來源就是李純。所以無論李純風評如何,這是一個熱心教育事業的好同誌,可惜王振宇的炮口現在對準他了。
江西的軍事力量比湖北還要糟糕許多,人家湖北起碼還有北洋第二師這樣的野戰部隊存在,而江西呢?放眼望去,一支這樣的部隊都找不到。贛軍到是有三個師,但是這些部隊都是當年鎮壓二次革命後收編的部隊,在政治上屬於不可靠的部隊。而且就這麼一丁點人馬,還分別駐防在九江,南昌和贛州。
其實這些軍隊不光是李純自己瞧不上,青年軍這邊也沒把他們放在眼裏。一來這些軍隊政治上屬於非北洋嫡係,和革命黨這邊的關係也是千絲萬縷,剪不清理還亂;二來這些軍隊的戰鬥力是存在問題的,本身就是先天不足,後天發展上袁世凱也是側重於嫡係,所謂無論是待遇還是裝備都達不到野戰部隊的標準。平時用來唬唬老百姓,抓捕亂黨還行,真打起來,也就隻能用來守城,真拉出去恐怕還沒見到敵人隊伍就散了。
正是根據這樣一個實際情況,整個江西作戰的要求不是殲敵多少,而是一個字快,必須搶在福建的革命黨人動手前拿下江西全境,然後在上饒地區和樂平地區做進攻浙江的準備。為此,參謀部還特地從擁有騎兵部隊的安保係統抽調了一個支隊的騎兵,大約三千人,組成獨立騎兵旅,由龍雲飛任旅長,作為第三突擊集群的先鋒部隊使用。
李純在十五日白天結束的軍議上定下了固守待援的基調,原本想著,三個師的贛軍近四萬人馬,真要是硬頂,起碼能堅持到南京馮大帥的援軍就位。
可惜他不知道的是,在廣州,孫中山的代表胡漢民已經跟王振宇的代表楊永泰達成了一項交易。那就是贛軍原來的大佬李烈鈞入贛策反贛軍,隨後贛軍入閩,幫助許崇智打敗福建巡按使兼福建將軍李厚基。話說到這裏,福建的革命軍戰鬥力確實堪憂,人李厚基就靠著北洋一個旅的底子擴充的三個旅的部隊,居然把數倍於自己的閩粵護國軍壓得死死的。為了盡快結束福建戰事,然後進軍浙江,孫文等人做出了放棄江西的決定。當然孫文等人也不是沒自己的如意算盤,在他們看來江西的地盤就算讓給了王振宇他也守不住,自己這些人占據閩浙好好發展,等王振宇和袁世凱打的兩敗俱傷後再出來收拾殘局就好了。
王振宇自然是知道孫文等人打的如意算盤,他也沒什麼意見,隻是指派負責長江情報網的王亞樵和福建實際的主人李厚基取得了聯係,然後不但支持了他200萬大洋,還支持了二十門山炮和一個團的裝備。這點援助不多,但是卻讓革命黨人吃了大苦頭,無數的革命烈士的鮮血就這麼流淌啊。。。
王振宇暗暗發誓,烈士們,我一定會為你們報仇的。
贛軍係統內第一個響應李烈鈞的人就是贛軍第三師的師長兼贛州鎮守使的歐陽武,這位哥們在二次革命的時候被袁世凱擺了一道,所以這次造反屬他顧慮最少,自然起兵最積極。而另外兩位師長則因為在二次革命中有臨陣倒戈,背叛李烈鈞的劣跡,所以還在觀望。
可惜無論是陶峙嶽的第三突擊集群還是程潛的第四突擊集群都沒打算給他們繼續觀望的機會了,二月十六淩晨,十萬青年軍向江西發起了進攻,龍雲飛親自指揮三千騎兵第一個突破了脆弱的邊界進入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