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決戰前夜(二)(1 / 2)

江西和湖北的事情的解決有了一絲眉目之後,王振宇又抽時間接見了馬西成,馬西成實質上已經成為青年軍的大管家了。這次來見王振宇主要是一個軍墾農場建設計劃,馬西成計劃在洞庭湖平原和江漢平原建設兩個大型軍墾農場。

王振宇對於所謂軍墾農場的態度其實是十分謹慎的,他並不是很希望執行這一決定,但是現實擺在自己麵前,如果自己不重視農業生產,那麼根據趨利避害的原則,光是一個糧荒就足以讓自己建立的新政權迅速垮台。

這一點隨著青年軍的節節勝利已經逐步暴露了出來,長沙地區因為兵災的緣故就鬧了一次糧荒,青年軍為此不得不打開自己的軍糧來穩定市價。這也導致了為什麼24日第一階段完成之後,第二階段作戰卻沒能及時展開。所以當馬西成再一次把建設大規模軍墾農場的計劃報上來的時候,王振宇變得猶豫起來。

“表哥啊,你這個計劃如果真的推行,那當地數以百萬計甚至千萬計的農戶如何安置,都轉成軍墾農場的職工嗎?那麼若幹年後會積壓多少問題,你知道嗎?你們軍備部對此有沒有什麼方案?”經曆過後世所謂“陣痛期”的王振宇對於凡是涉及集體化的東西都是很擔心的,原因很簡單,無數好人最後都會成為這個製度的陪葬品。既然已經知道壞處,那麼再用的時候能避免還是避免。

“文正啊,我不知道你為什麼對此事如此反感,把農戶變成職工,比靠漁農會去保護引導他們要更靠譜。而對我們來說把糧食掌握在自己手裏,比什麼都安全。”馬西成也有點著急了:“咱們不能因為擔心未來人口滋生,養懶人的問題有出現的可能,就什麼都不做了吧?”

馬西成這最後一句話把王振宇從自己的思路中警醒了過來,是啊,自己一直以來的思路,就是擔心黨權擴大導致一黨專政似的獨裁,擔心集權製流毒就一味推行民主製度,現在更是因為擔心後世的結局就拒絕集體化經濟。如此看來自己做事確實有點畏首畏尾了,所有的製度的出現都不是憑空而來的,都是根據當時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出現的,無論這個製度在後世變得多麼垃圾,至少在當時是存在其進步性和合理性的。自己一味壓製,總是苛求一步到位,現在因為青年軍夠強大還看不出什麼問題,一旦真出了問題恐怕就是天大的問題了。

看樣子,這一次是自己錯了,王振宇突然意識到。這幾年自己一直順風順水,所以做起事來難免有些獨斷專行,不說別人,光是自己手底下的人的利益恐怕都考慮的不多。事情發展到今天,還不知道下頭有多少人對自己不滿了。

或許自己還真不是當政客的料,王振宇不由自主的歎了口氣。

馬西成卻以為是自己的方案讓王振宇作難了,所以也跟著歎了口氣。

王振宇聽到馬西成歎氣,頓時愣住了,想一想又笑了起來:“無礙的,表哥,這個計劃我同意了,但是裏麵的內容要改改,這些地方的農業全部軍隊化是很危險的,會激起當地人強烈的反抗。所以我們換個手法,第一是從地主手裏收買土地;第二是有條件的把土地分配給農民;第三就是在這個條件上,未來十年,這裏的農產品種植有我們統一規劃,統一收購,作為補償,他們購買種子,耕牛的費用我麼承擔。這個洞庭湖和江漢平原從現在起到十年後都是我軍的軍事農業定購區,嚴禁和我軍以外的單位發生交易。至於產生的糧食,定一個合格標準,達標的才支付,不然拒收。你看如何啊?表哥。”

馬西成聽完倒吸了一口冷氣道:“文正啊,你這個方案聽起來很合理,但是真的具有實際操作性嗎?這完全就是一個理想化的產物。”

馬西成是真的怒了,表弟現在好歹是幾十萬大軍的大帥了,怎麼到了這個時候還不為手底下的弟兄們著想,這要真的那一天失去了控製,搞亂了局麵那可就真的是生死國滅了。

王振宇雖然不是什麼好脾氣,但他卻是個知好歹的人,從馬西成的直言頂撞中他聽到的是一份關心和一絲擔憂。這時他心裏感覺暖洋洋的,自然不會因此生氣。

“難道非軍墾不可嗎?”王振宇還是心有不甘的問了一句。

馬西成默默的點點頭:“不軍墾,這些地方的封建宗族關係就無法打破,我軍的糧食安全就始終保障不了,舍棄這幾百萬人的利益,將來保住的可就是幾千萬人的利益了。文正啊,這婦人之仁可來不得啊,下頭的弟兄的身家性命可都在你一念之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