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來想去,白崇禧無疑是必選的存在,縱觀全軍,也就是這一個能算得上是天才了,未來遠征軍的司令也非此子莫屬。所以其他參加觀察團的軍官就可以由著白崇禧按照個人的習慣去挑選就是了,反正最後到了歐洲要用的也是這些人。
第二件事則是土地改革,王振宇確定的試點隻有湖南,湖北二個省,其他省份暫緩。畢竟這個涉及到人吃飯的問題,如果一下子就推廣,出了亂子就麻煩了。不過現在具體的工作已經由國民政府和國社黨工作隊接過去了,自己又調撥了足夠的資金和政策,想來問題不大。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證軍墾農場建設的順利,王振宇成立湖廣農業建設兵團,計劃安置十萬複員軍人,同時這個軍墾農場征地也不使用土地債券,而是現金。
第三件事則是武裝動員和新兵培訓工作,王振宇計劃征召二十萬年輕人,然後從十五個野戰師抽調五萬名老兵和軍官作為基幹,然後這二十五萬人將組建為遠征軍第一到第十師。由於土地改革導致的圈地運動關係,相信這個兵力在7月前就能招募完成。然後是幾個月的訓練,明年一月就能登船前往歐洲了。同時配套的要求就是法國人和英國人必須在7月前把二十五萬的標準裝備運過來,不然無法成軍。
王振宇不知道的是,這個遠征軍計劃在歐洲引起了多大的爭議。
英國高層十分懷疑的說道:“我們必須確定一點,這些來自東方的黃皮猴子會不會打仗,如果隻是需要人數,我們完全可以從印度招募土兵,而不需要花更大的價錢從中國招募。”
而從中國回去的外交武官則據理力爭:“請相信我,紳士們。這些中國人的戰鬥力絕對不是那些懶散,滿臉大胡子,幾個月不洗澡的印度阿三可以比擬的。我們在中國觀察了他們四個月,他們的作戰水平甚至並不比大英帝國的士兵,甚至他們更勇敢。”
“親愛的,文明世界的戰爭跟土著戰爭是不一樣的,你不要被表演性質的戰爭給誤導了。而且如果我們真的武裝那麼多的中國人,而又沒有他們的指揮權,那麼等該死的德國人被消滅後,擁有強大武力的中國人還會承認我們在華的利益嗎?”
這也是大家爭議最大的地方,英國人堅持認為,既然是我們出錢雇傭來的軍隊,指揮權自然是歸高貴的英國軍人了。可是王振宇卻不這麼認為,第一,中國也將是參戰國,第二,這些遠征軍實際屬於參戰軍。英法為首的協約國可以下達任務和命令,但是怎麼執行和完成不應該由不了解這支軍隊的人去幹預。
而此時在凡爾登,戰爭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的狀態,每天都有大量的年輕生命被無情的吞噬。法國人第一個急了,該死的英國佬,和著死的不是你們的孩子啊,我們需要援軍,而不是什麼該死的指揮權。
而在武漢,五月五日,在武漢陸軍大學禮堂,黃興,孫文,王隆中,章太炎,王振宇五位親自主持的國民青年軍授銜授勳儀式正式開始。
按照由趙恒惕擔任主任的授銜籌備小組的建議,所有軍事委員會的常委都將被授予上將軍銜,而黃興,王隆中,王振宇三人將被授予大將軍銜以及
具體來說許崇智、徐源泉、萬耀煌、李宗仁、李烈鈞、程潛、劉興、陳炯明、趙恒惕九人將被授予上將軍銜。薩鎮冰被授予海軍上將軍銜,史稱十上將。
部長級別和軍長級別的楊萬貴,馬西成、白崇禧,陶峙嶽、朱執信、宋顯福、郝兵等將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軍參謀長如俞作柏,李洪奎等也被授予中將軍銜。
而其他的師長和省軍區司令,安保總隊司令則統一授予少將,師參謀長授予大校。
此外還有三個人單獨授勳,張自忠上校,趙勇中校,王克文上校,他們被黃興親自授予光明勳章,而在場的高級將領大部分都隻是被授予了護國戰爭參戰紀念章。
應該說這一次授銜授勳的結果,極大的促進了青年軍的正規化。值得一提的是,王振宇使用了據說是由孫中山設計的青天白日徽章作為青年軍的帽徽,軍旗依然使用猛虎旗,但這個舉動所代表的尊重已經讓孫文很是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