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中國以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新加坡等地區並入中華聯邦為條件對德宣戰。這一年為了信守承諾,五十歲的王振宇拒絕參加總統選舉,但他依然以聯邦軍元帥的身份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0年底,李宗仁當選中華聯邦第五任大總統。
1942年-1945年,王振宇親自指揮上百萬聯邦軍在歐洲作戰並成功擊敗德國。世界上出現三極,蘇聯,中國,美國。
1944年,中國原子彈試驗成功。
1945年4月,印度尼西亞反生反華暴亂,聯邦軍奉命執行鎮壓,共處決回教徒33萬,史稱印度尼西亞慘案,隨後聯邦政府宣布對印度尼亞西進行軍管,軍管最後於1952年結束,總計造成140萬人死傷,史稱印尼黑暗時代。
1947年,57歲的王振宇元帥宣布退休。
1950年10月,年僅40歲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蔣經國擊敗國社黨總統候選人曾琦當選中華聯邦第七屆政府大總統。越南國民黨主席胡誌明被任命為聯邦總理,這也是第一個來自加盟國的總理。
1956年,針對國社黨時期諸多案件,聯邦司法機構開始調查,包括勞工營,新疆大屠殺,日本大屠殺,印尼大屠殺等事件。
1957年,緬甸宣布加入中華聯邦。
1958年,聯邦法庭就一係列惡性事件要求王振宇出庭接受調查,但是被王振宇借口身體不好拒絕了。
1959年,聯邦法庭裁定王振宇有罪,蔣經國以總統身份給與赦免。最終王振宇被判社區服務100小時。
1960年,聯邦政府命令拆分中華開發總公司,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終於宣告不複存在。
1960年10月,王振宇的養子,二戰英雄沈荃和張學良以國社黨合作候選人身份當選總統。沈荃任總統,張學良任總理。1965年競選中,沈荃因心髒病發去世,比曆史上多活了四年。
1966年8月15日,王振宇因病在安江去世。時任聯邦總統、二戰英雄孫立人親自飛抵安江主持國葬。
在長安,在北京,在上海,在南京,在武漢,在安江,人們紛紛自發悼念這位中國民主之父。
美國,英國,蘇聯領導人也紛紛飛抵安江,出席王振宇的葬禮。
美國《時代周刊》如此稱讚王振宇:“這是一個改變了世界格局的偉大人物。”
英國《泰晤士報》則評論道:“他給整個中國帶來了希望,卻導致整個大英帝國在亞洲的潰敗。”
蘇聯《真理報》則評論道:“共產主義事業最大的敵人王振宇終於死了。。。”
上海《申報》的老主編邵飄萍則抱著病體給《申報》寫了最後一次評論,客觀公正的評價了一下王振宇:“對於我們那個時代的人來說,王振宇就是最後一個大帥。。。”
一個偉大的時代落下了帷幕,而對於開創這個偉大時代的人的爭論卻還要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