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生長於奢侈生活環境中的青年,一個常依賴父母而不用自己的勞力掙飯吃的青年,一個從小被溺愛慣壞的青年,是很難具有超凡的本領的。
有人問一位著名的藝術家,那個跟他學畫的青年將來能否成為大畫家,他十分果斷地回答說:“不,永遠不可能!你想想,他每年都有6000英鎊的進賬!”這位藝術家心裏最為明白,一個人的本領隻有從艱苦奮鬥中鍛煉出來。可是,如果一個人為財富的陽光所普照,這種精神就很難培養起來。
正如卡耐基所言:
“一個生為富家子弟的人的不幸就在於,他仿佛就像背負著重量去賽跑一樣。大多數的富家子弟,總是不能抵禦財富對他們的誘惑,因而使自己的生命陷入一種不幸之中。這類人不是那些窮苦孩子的對手。對於這些小老板,你們這些窮苦孩子不用害怕,但你們也應當小心,要提防那些比你們更苦的孩子在事業上的挑戰,但他們所經受的苦難,盡管他們的父母無法向他們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最終會使他們超過你們。不要忽視那些一出小學就投身工作,而所從事的工作又隻是拖洗地板之類的孩子,他們會一鳴驚人,而取得最後勝利的恐怕也是這類人。”
為了擺脫貧困的境地而奮鬥,這種努力最能造就人。假使世人都是一生下來就不因為生活所需而被迫去做工,人類文明怕直到現在還隻是處在很幼稚的階段吧。
在各界獲得成功的大多數人,起先往往是貧苦的孩子。我們這個社會最有用、最成功的人大都是從困乏與需要的學校中訓練出來的。大商人、鐵路總辦、大學校長、教授、發明家、科學家、實業家、政治家,大都是在需要的皮鞭的驅策下奮勇向前的,是在想要改善自己的地位的願望的導引下而不斷向上。在美國,不知道有多少僑民,當他們在初入美國國境的時候,未受過教育,言語不通,既沒錢又沒朋友,但他們在以後卻能躍入一個優越富裕的地位,他們使千萬個有錢財、受過良好教育、有機會而到後來反而表現平平的本土青年羞慚得無地自容。
能力是在抵禦困難的過程中獲得的,偉人都是在同”困難”的角鬥中產生的。不在困難阻礙中奮鬥而要想鍛煉出能耐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生前沒有試練,死時隻能算作半個人”。
一個生長於奢侈生活環境中的青年,一個常依賴父母而不用自己的勞力掙飯吃的青年,一個從小被溺愛慣壞的青年,是很難具有超凡的本領的。
與他人相比,像花房中的幼苗,而後者則猶如飽受暴風雨吹打的棕樹。
假使一直處於貧困,那不是我所主張的。我隻是說,貧困是一種祝福,因為貧困會對你產生深遠的影響,而貧困到底便沒有意義了。貧困可以激勵人、鍛煉人,它隻是在這種意義上是好的。貧困本身是一種罪惡,但是從貧困中掙紮出來,卻是一件好事。這種從貧困中掙紮出來——假使能誠實地做到——是可以增強本領,造就偉人的。
曾經一度做過一年隻賺50美元苦薪水的職員克利夫蘭說過:“可以發揮人的能力、激發人的精神的東西,再沒有比有計劃的意願,與相當的貧困壓迫這兩者聯合起來所產生的力量更為徹底、更為有效的了!”
假使一個青年不為生活所迫去工作,他將怎樣呢?假使他不用勞力就可以獲得他所要的東西,將會怎樣呢?假使他已經得到了他所要的東西,他還肯奮鬥嗎?一萬個人當中恐怕找不出一個人為了培養品性、鍛煉才能去奮鬥的,不是為了需要而去角鬥的。但一個人如果為了要滿足自己的誌願,為了獲取一切自己所期望、所喜愛的東西,他是最肯為之而奮鬥不止的。
一個感到自己生活幸運的青年,將會對自己這樣說:“我所有的金錢已夠我這一世受用了,我又何必清早起來去勤勞工作呢?”於是在翻一個身後,他又呼呼地睡著了。他沒有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另一個青年——一個除他自己以外無可依賴的青年,會因需要的驅策而被迫離開床鋪,去從事勞動。他明白,除了奮鬥以外,別無出路。他不能依賴任何人——沒有人能幫助他,他知道這是他生死關頭的問題。
空靈的“自然”,正是利用了這種方法——人類因感覺需要而努力奮鬥——實現了她發達人類的才能,光大世界文化的目的。在她看來,金錢、財產、地位都是些小事。
“自然”願意為人類付出一切代價。她將人們置於“紀律”的學校中,使之在”經驗”的大學中接受訓練,來完成她的意誌。人在一生中所得到的金錢、產業,不過是偶然的東西。“自然”所顧及的隻有“人”!相比較而言,她對於金錢從不介意,但她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其目的就是為了要造就人類的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