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茅邦
日本陸軍第18師團步兵第55聯隊擔任值日官的井上大尉,接到一條讓他大吃一驚的緊急命令,稱在胡康河穀西端新平洋一帶活動的第18師團混成搜索大隊,與從印度方向出擊的中國軍隊發生激戰,命令他所屬的第55聯隊立即做出發準備,隨時向胡康河穀方向增援。
事實上,日軍將第55聯隊主力部署在茅邦,目的就是為了阻止中國遠征軍駐印部隊從印度經胡康河穀反攻緬北。日軍派出的滲透小隊翻越野人山之後,最遠的已經抵達到了列多,雖然遭到了遠征軍的圍剿,但還是有一部分日軍逃了回來,逃回來的日軍證實了遠征軍確實要通過山林公路前出胡康穀地的情報。
茅邦是個不大的緬北小鎮,但是地理位置頗為重要。1942年第一次入緬作戰的中國遠征軍中,遠征軍第五軍200師的戴安瀾師長就戰死在這裏。茅邦地處緬北大動脈曼密鐵路中段,北上可通緬北的中心城市——日軍18師團司令部所在地密支那,南下可達緬甸古都曼德勒。從茅邦向西,則是胡康—加邁河穀的入口——孟關。向西通過日軍修建的簡易公路穿過這條河穀,可以到達穀口西端的咽喉新平洋,從這裏翻越因險峻而惡名昭彰的野人山,對麵就是中國遠征軍在印度的基地——列多。胡康河穀是中國遠征軍從印度反攻緬北的唯一通道,必經之路。
不等井上做出反應,第二份電文又已經到達:混成搜索中隊遭到重創,搜索隊隊長荒木中尉戰死,駐守新平洋的日緬混編大隊被擋在了新平洋外,命令第55聯隊主力立即出發增援。看完電文,井上鹹的第一個反應是:中國人來得好快。
井上收到的兩份電文都是真的,第一份電文是叢林裏逃回新平洋的日軍殘兵發出的,而第二份電文則是趙誌拿下新平洋之後,逼著日軍俘虜發出去的,目的就是要吸引日軍55聯隊派兵增援新平洋。因為趙誌已經聯係上了葉天,他的步兵營已經收攏到了一起,損失並不是很大。
葉天的步兵營現在的位置是在胡康穀地北入口的臨濱,那裏同樣是胡康穀地很重要的位置。趙誌這邊的地勢和火力要比葉天占據很大的優勢,所以就由趙誌吸引日軍出來自茅邦的援兵,葉天的步兵營則要趁機拿下臨濱,完全的把胡康穀地的大門打開。
說起趙誌拿下新平洋的戰鬥,簡直就是像一場鬧劇,愛德華隻是按照趙誌的要求對著新平洋打了一輪山炮,然後國舅的狙擊手們封死了新平洋的各條出路。饅頭他們帶著衝鋒槍們往裏一衝,駐防的緬甸士兵們就舉手跪地投降了。
不是緬甸士兵不願意抵抗,而是那些從林中裏逃回新平洋的日軍傷兵把他們給嚇著了。曾經在新平洋不可一世的日軍搜索中隊的日軍,那都是混編大隊裏挑選出來的佼佼者。緬甸士兵們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不可一世的家夥們也有像野狗一樣逃命的時候,一個個的滿身血汙,身上的裝備和步槍也都跑丟了,跑回新平洋就嚷嚷著要援兵,要撤退。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先是一陣地動山搖的炮擊,好幾十支打起來像輕機槍一樣的衝鋒槍再往鎮子裏一衝,緬甸士兵們焉能不投降。上次遠征軍進入緬甸的時候,偷襲的日軍和緬甸士兵就沒有受到虐待和殺戮,在他們看來,隻要能保住自己的小命,給日軍打仗和投降給遠征軍是同樣的。
可惜他們遇見的是趙誌,是從來不按常理打仗的趙誌。在趙誌出手殺了十幾個緬甸士兵和日軍之後,終於被他找到了日軍的報務員,逼著他向茅邦發出了新平洋一線發現遠征軍活動的電報,再以新平洋遭到遠征軍偷襲的借口,要還在外麵野戰的混編大隊回防新平洋。
趙誌他們現在占據的山嶺陣地,就是日軍的混編大隊回師新平洋的必經之路,趙誌要在那裏給日軍送上一份大禮。逼著俘虜們把新平洋囤積的物資全都搬上了山嶺陣地,趙誌給日軍來了個堅壁清野,居住在新平洋的當地人都被大兵們拿著槍攆進了胡康穀地,反正又不是中國人,他們的死活就不管趙誌的事情了。
狗腿子們天生就是抄家的角色,不光是發現了日軍囤積下來的武器裝備,還在一個隱蔽的地方發現了大量的炸藥和油料。所有的俘虜和閑著的士兵包括那幾十匹騾馬來回的搬運了三趟,才趕在日軍的混編大隊達到山嶺陣地之前把新平洋給掏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