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就業形勢(1 / 3)

開篇寄語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及教育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畢業生就業製度正朝著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方向發展。尤其是1999年全國高校大規模“擴招”以來,畢業生的數量急劇增加,使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因此,隻有把握就業形勢,了解就業市場的動態,才能少走彎路,提高求職命中率,順利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理論知識

3.1 大學生就業現狀

3.1.1 大學生就業麵臨的社會環境

大學生就業是一個政府高度重視和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更是大學畢業生所關心的大事。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邁向大眾化步伐的加快,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就業問題也呈現出了許多新的情況。

1.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背景

21世紀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也是中華民族全麵振興的時代。大學畢業生作為整個社會勞動力供給的重要組成部分,考察其就業問題不能脫離時代背景和我國總體就業狀況。就業問題已成為當前中國的突出問題。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負責人在 2004 年 4 月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與國際勞工組織(ILO)共同舉辦的“中國就業論壇”上介紹,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人口最多的國家,促進就業一直是中國政府最為關心並重點解決的經濟社會問題之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始終將促進就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任務,將增加就業崗位列入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通過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努力擴大內需,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實現了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通過經濟增長帶動就業增長。

2.造成我國當前就業形勢嚴峻的原因

(1)勞動力人口供大於求

我國實際勞動力供給量愈來愈大,形成若幹相互疊加、相互衝突的、迅速增大的就業壓力。這主要是因為:①新增勞動年齡人口進入高峰期,達到每年 1000 萬人的水平。②我國城鎮新增勞動力超過540萬人,實現就業率十分低下。③城鎮登記失業、下崗失業和其他失業人員較多,已達1900萬人,即使按再就業率30%計算,這些實際失業人員可能就業的隻有540萬~570萬人。④大批的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每年新增人數在800萬~1000萬人。⑤高等學校連年擴招後,大學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供求關係出現了新的變化,大學生就業開始出現一些新的問題。

(2)產業結構不夠協調

我國目前的經濟總量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就業結構落後,需要較高文化水平勞動力的第二、三產業不夠發達。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就業比重占65%(美國達75.6%),很多發展中國家已經達到60%以上。而我國第三產業勞動力就業比重僅在30%左右。

在許多國家,第三產業是吸納就業人員最多的產業,我國不僅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比例低,而且從業人員結構也不盡合理,尤其是新興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很少。目前,我國從事金融、保險、審計、會計、社會福利、社區服務、信息谘詢、中介服務等新興服務業的人員,隻占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總數的1.67%。一些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主要集中在新興服務業,其是社區服務業。如北歐一些國家在社區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已占全部從業人員的 40%以上。因此,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新興服務業,將會有效地緩解我國城鎮的就業矛盾。

3.1.2 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基本現狀

2003 年以來,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徘徊在 70%左右,專業有冷有熱,區域性矛盾突出,供需仍不平衡,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據統計,2003年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212萬人;而到200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約有650萬人,是2003年的3倍。

與畢業生人數急劇增加形成鮮明對照的是,2008年全國新增就業崗位1300萬個左右,與2007年基本持平。但近年所增的就業人口1800萬,還有1000萬左右的失業人口和下崗人員,加在一起要有2800萬人需要就業,差額在1500萬人,就業壓力十分巨大。

除傳統就業渠道外,行業、層次和區域上的供需矛盾,也加大了大學生的就業難度。從地區看,東部省市吸納了全國 50%以上的高校畢業生,而西部不足 20%;從學曆看,高職高專畢業生仍然是就業的難點和重點;從學科專業看,工科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專業就業形勢較好,而一些文科專業就業出現困難。2009 年高校畢業生總人數增加 16.7%,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有效需求僅占新增崗位的 12%,而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卻降低了 22%。社會有效需求趕不上畢業生規模增長的速度的現實問題凸顯。上述這組數字說明:畢業生就業人數的大幅增長與國家提供的就業崗位不平衡。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的分析:2010年新增勞動人口將進入新的高峰期,使2010年畢業生就業形勢較往年更加嚴峻。因此,今後大學畢業生就業趨勢是:麵向基層,麵向中小企業,工資期望值將呈下降態勢,就業流動性增大。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當前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大學畢業生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正視現實,隨時了解就業市場的變化,不斷轉變就業觀念,盡早地做相應的準備,隻有這樣,才能順利就業。

案例鏈接

一位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心聲

我是2009屆畢業生,現在失業中。深圳人才市場就不用去了,招清潔工都要有工作經驗的。不是專場應屆生畢業招聘會的話,人家一聽說是應屆畢業生就說:對不起,我們不要應屆畢業生。網上投遞簡曆接到麵試通知後聊了幾句感覺還不錯,可是一說是應屆畢業生又沒戲了。難道您在通知我之前沒看過我簡曆嗎?鬱悶呐!應屆畢業生能吃苦,為人誠懇,多幹活,要價低,不耍脾氣,願意學習,接受能力強,為啥企業就是不要呢?

我明白一般公司願意招一個有過類似工作經驗的人來工作,但應屆畢業生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說不定比有工作經驗的人做得還好呀,為什麼都不願意給我們機會呢?

3.1.3 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1.畢業生供需的總量矛盾將長期存在

從社會對就業崗位的需求角度看,1978~2002年的25年間,我國的就業彈性總體上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弱。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每增加1%,平均可以增加200萬個就業機會。

進入20世紀90年代,經濟每增長1%,卻僅能提供約80萬個就業機會。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表明: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增長 8%左右;但 2008 年需要安置就業的農村轉移勞動力、複轉軍人、下崗失業人員、城鎮新增長就業勞動力將超過 2400萬人,其中200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559萬,成為新增崗位的主要競爭者和勞動者。

我國中小企業太少,就業容量不大。從國際上看,一個國家99.5%的企業屬於中小企業,勞動者 65%~80%在其中就業(包括社區與中介)。但我國中小企業太少,日本 1.25 億人,有中小企業660萬個;中國有13億人,中小企業卻隻有700萬個。

2.人才供求信息不對稱,造成職位浪費

據2003年8月21日《組織人事報》報道,2003年第一季度我國人力資源市場,因為信息不對稱,導致20%的人“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就業機會喪失152.6萬個。

小資料

廣東技能型、實用型人才匱乏

目前廣東省技能型、實用型人才匱乏。有關數據顯示,2008 年,全省中高級技術工人需求量達502萬人,但供給僅有365萬人,缺137萬人,其中“軟件藍領”、數控加工、焊接等專業技工缺口則達 15 萬人以上。廣東省技能型、實用型人才的層次結構也不合理。據有關部門統計,廣東省現有的4000多萬(包括外來人口)城鎮從業人員中,高級技工有10萬多人,僅占從業人員總數的0.25%,初、中級技工有365萬人,僅占從業人員總數的9.13%。而發達國家高級技工占35%,中級工占50%,初級工僅占15%。

3.專門人才與生產不顧社會需求,帶來供給過剩

一般來說,專業調整 3~4 年一個周期,而社會人才需求變化遠遠高於這個速度,結果導致招生時是熱門專業,畢業時變成了供大於求的冷門專業。

4.人才和勞動力市場還有待規範

目前一些單位及個人利用求職者求職心切,乘機進行非法職介活動,嚴重幹擾、破壞了勞動力市場秩序。2008年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將進一步規範人才和勞動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