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飯時間到了。我對王瀟說,今天中午準備了一桌,想跟那些保安一塊吃個飯,今天早晨在處理這個事件的時候,都很給力。既然趙總來了,我們就再開個房間吧。王總一聽,說:“不用,跟他們一塊就行,正好也熟悉一下。換個大點的房間,又不是坐不下。”
就這樣,我們和保安一塊吃的午飯,大家都很高興,也感覺很有麵子,香港的老板都親自來和我們一塊吃飯,別說今天早晨有驚無險,就是有危險,也值了。
在吃飯的時候,王總很是平易近人,詢問了每個人的姓名、年齡和家住什麼地方。像個兄長一樣,對大家都關心備至,沒有一點架子。同誌們倍受鼓舞。
當然,王瀟也深知中國人的習慣,無酒不成席,可是,因為還要開車,還是以茶代酒的跟大家幹了幾杯。阿嬌負責倒酒,也忙了個不亦樂乎。
吃過午飯以後,王瀟就說:“我們起身吧。”
我找到李晉他們寫的家庭住址,說:“還多虧讓他們寫了這個,這樣就好找多了。”我就又喊來了馮軍和阿三,讓他們坐車上,以防萬一。
王瀟說:“用不著,我們是去吊唁,他們應該尊重我們才對,這樣就有點小題大做了。再說,我們還有豐厚的慰問金,他們不能對我們怎樣。”
我說:“還是以防萬一吧。不然就這樣,把馮軍留在歌廳,讓阿三和小錦跟著我們。”
王瀟看我堅持,也就沒有再說什麼。要喝死,我們就上了車。王瀟的車上坐著麗莎和阿嬌,我的車上則是阿三和小錦。阿三說:“李小康就這麼死了,也太容易了吧。不過,他死的是輕於鴻毛。”
小錦附和道:“多行不義必自斃。他做的惡事太多了,閻王爺怕他在世上做更大更多的壞事,就提前把他給收了。”
我對他們說:“李小康這種死法,確實不能讓人同情,而且死後,還要讓他的家人這麼折騰,真是有點死不瞑目。不過死者為大,其惡也善,就像一頁曆史,掀過去也就算了,沒有人再計較了。”
在一個街頭,王瀟停下了。我也停下車,過去問道:“怎麼了?”
“咱們買上兩個花圈拿著,也算是給李小康送行了。”我看了看裏麵的小巷,又打聽了一個路人,說這個小巷的裏邊就有一個紮彩鋪,專門賣喪葬用品的。我就讓他在這裏等我,然後喊著阿三一塊進了小巷。
買回了兩個花圈,就放車上繼續往李小康家裏趕去。
好不容易找到李小康的家,我就讓阿三和小錦在車上等著,免得他們家人看見我們人多,認為是來找事的。於是,就扛著兩個花圈和他們一起進了李小康的家。他們家是一樓。有一個小院,院子裏用帆布搭了一個小小的靈棚,裏麵一張桌子上放著一個黑相框,是李小康的一張放大了的照片。沒有幾個人在這裏,也看不出有喪事的樣子。
原來,這裏有習俗,就是老人還沒有去世的時候,孩子死了是不能在房間裏搭靈棚的,所以,李小康隻能是在院子裏的一角,孤零零的待著。我們把花圈展開,擺放在在了他的遺像兩側,又過去對著他的遺像三鞠躬。然後,我們才進了房間。李小康的老人並沒有對我們有多大的反感,但也沒有表現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