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意外收獲(1 / 2)

隻可惜,孟愷始終不知道的,是理論如果不聯係實際,那麼就是渣。

一下午談下去,孟愷看起來似乎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那個狡猾的段業不斷的被迫讓步,有時候還被自己駁斥的啞口無言,這種成就感實在是讓孟愷激動不已。而段業似乎多次想讓談判破裂,但是總是在最後時刻在自己一點精巧的細微讓步下就隻好繼續,這讓孟愷對自己更加自信了。

隻是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和段業談的樂和的時候,酒泉城數萬大軍同時出城……

同時,呂光的斥候開始在涼州各大城池裏以張貼小廣告的決心大肆張貼告示,內容當然很簡單:大軍就要來了,各地官員們你們聽好了,不投降就成仁,投降的話保證你們以及全體居民的人生財產安全並且免除一定賦稅,不投降頑抗的話就打過來,梁胤大軍敗績就是前車之鑒!而且會對膽敢抵抗的人進行清算!會對膽敢抵抗的城池征收巨額稅賦!

總之,千言萬語就是一句話:識相的就趕緊投降!

其實這就是另一個版本的傳檄各地,隻是沒有派使者直接勸降,卻是段業的主意,因為上一次派出去到酒泉的那個人,其實和段業關係還算不錯,後來宋皓為了表示抵抗到底的決心砍了他的頭,段業一直覺得很內疚,因此為了避免無辜的犧牲段業才有此提議,呂光看段業提出的張貼布告的法子也是可行,也就允了,不過這卻造成呂光幕府許多文士對段業非常感激。本來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是規矩,他們要是出使什麼的也沒什麼怕的,可是宋皓壞了這個規矩,就讓這些人心裏發毛,而段業既然幫他們說話,自然讓他們受用。

當然了,如今河西就算富庶,識字率也非常低,段業本也沒指望城裏的普通百姓能夠看懂,這文書本就是給當官的和識字的豪紳們看的,事實上他們才是真正說話算數的人。

但是意外總是有的。

張掖郡的日勒縣是絲路古道的必經之地,為當地一個極其重要的軍事要塞,因為其地處河西走廊狹窄的蜂腰地帶,隻要在這裏建城,就可以死死扼住河西走廊,因此曆代都在這裏駐軍,梁熙當時為了增強防務還在這裏設置了典軍都尉,由自己的親信李信擔任典軍都尉,日勒縣有軍2000人,民24000餘,其中百姓多半是為了軍人服務和在這要道做生意的。

本來,李信由於受了梁熙的大恩,因此到現在為止對梁熙還是忠心耿耿,但是這個人有個毛病,就是急性子,之前四縣企圖歸附的事情他自然沒有參與,但是也很警覺,本來早就想點齊本部軍馬殺將過去,把那些首鼠兩端的混蛋全部殺了,後來仔細考慮了自己的實力,加上張掖太守寫來親筆信讓自己守住本縣就好,李信這才勉強按耐住。

但是,李信由於是刺史大人親自委任的典軍校尉,不受當地節製,平素根本看不起縣令牛夲,從來都對這牛夲呼來喝去,而那牛夲也是個老實人,本來也不敢說啥,但事情就壞在這個牛夲的身上。

話說牛夲有個兒子叫牛忙,大概是從小讀書讀傻了,雖然學問不錯,可是並不懂人情世故,官場險惡,那次在街頭看了段業派人張貼的“反動傳單”,一時不知道是腦子出了問題還是怎麼的,居然當眾大聲朗讀傳單的內容,而聽眾們大多是不識字的平民,卻都認得這個老實巴交的孩子,聽他這麼一念,頓時議論紛紛,而老百姓本來就喜歡嚼舌頭,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城裏很多人就都知道呂光大人想招降而很多官員由於是貪汙犯怕呂光大人追究所以哄騙裹挾大家抵抗。

可是這事兒可就捅了大簍子了!可能是牛忙長期讀書難得上街窮晃,也可能大家都認為這個人根本就是人畜無害,居然沒人告訴他上午李信大人剛剛下令,有傳單要迅速告訴官府,不許朗讀,不許傳播,不許借機鬧事,可是話沒多久牛忙你就來了這麼一出,你這是打李信得臉嗎?

李信很生氣,所以後果極其嚴重。

所謂後果,就是李信親自帶著兵衝進牛夲大人的府邸,打了家丁,然後把正在搖頭晃腦背書的牛忙少爺給抓回去了,還綁起來遊街示眾!

牛夲憤怒了,真的憤怒了!打出生起他就沒這麼憤怒過!

你李信有梁熙大人撐腰,我認了,你李信飛揚跋扈目中無人我認了!你李信手上有兵可以肆意妄為,沒事兒就折辱下老子我都忍了!可是你今天做的也太過分了吧?抓了我的兒子打了我的家丁衝入我的府邸之前我居然一點消息也不知道,你要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