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力挽狂瀾(1)(1 / 2)

桓衝的感覺很對,因為桓玄的對手是苻宏。問題就在於,苻宏比較了解桓玄,而桓玄並不了解苻宏,起碼不全麵了解。

苻宏1歲就開始當太子,二十多年的儲君生涯,讓苻宏老練沉穩,但是當初,大秦帝國在擴張的時候,文有王猛,武有鄧羌,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因此苻宏並不需要去前線打仗,而且事實上,多年來他也隻是學習如何處理政務,當真沒有打過一仗。就連很多軍國大事,苻宏表現的也是個文人,非常溫和,比如他反對攻打晉國,反對西征西域。這個印象造成包括桓玄在內,天下人都認為,他不會打仗。

但是世界上有種東西,叫做天賦,有種人,叫做天才,誰說沒上過戰場,沒打過仗的人,就一定不會打仗?可惜,桓玄沒有這個覺悟。

要說桓玄,在一戰名揚天下後,雖然很得意,卻也沒忘形,他知道秦軍一定會抽出力量來增援藍田的,因為藍田丟不得,而且他也在長安城布置了細作,秦軍征兵誓師的事情也及時的傳遞了回來。

雖然百姓入伍的踴躍讓桓玄略微有些意外,但是他並不擔心,不管怎麼說,那些人大部分都是百姓,百姓就算拿著武器,由於不可能有長時間的訓練,他們的戰鬥力是不可能比得上正規軍的。況且,桓玄也知道,為了增強力量,苻堅還拿出了最後壓箱底的兩萬人,和這些人混編起來。

這個決定,很難說對還是不對。對的話是可以以老帶新,用老兵迅速的讓新兵成長,而有疑問的地方是新兵人比老兵多太多了,一旦新兵出了問題頂不住,很可能連老兵也給拖垮。

桓玄是按照後一種理解的,因此他很有信心擊敗苻宏。

至於奇襲弘農,完全是臨時起意,桓玄認為,連自己都想不到,苻宏自然也想不到,藍田的李元也不會想得到,所以他的3000輕騎全速前進,直撲藍田。

苻宏自然也不可能預知桓玄的想法,但是問題是,苻宏實在是很有軍事天賦。

當他命人讓主力敲鑼打鼓的前進時候,自己就已經帶著5000最精銳的羽林軍先向東行軍,然後突然折向南方,目標也是藍田。

桓玄自然是派了斥候的,根據斥候的回報,苻宏主力正取大路直線,聲勢浩大的朝藍田進發,桓玄認為這是苻宏初次上陣,為求穩健而故造聲勢,同時把全軍聚合在一起,在行軍中鍛煉新兵,這樣的做法符合兵法,因此桓玄並無懷疑。

而且,既然還有一天就來到藍田,桓玄更認為李元部會放鬆警惕,因為正常情況下,藍田守軍,無論如何也能撐住一天的,因此這個時候奇襲藍田,必可大獲全勝。

但是他千算萬算,沒有算到,在自己輕騎離藍田隻有20裏,正在做戰前最後休整時候,側翼居然煙塵彌漫!

很明顯,那是騎兵!一支實力強大的騎兵。

“起來!都給我起來!快一點!”頓時如五雷轟頂的桓玄匆匆讓下馬歇息的士卒們趕快上馬,準備迎敵。

應該說,桓玄已經夠謹慎了,他知道,長途奔襲的人必須在戰前稍微休息下才能投入戰鬥,而且不下馬,在馬上是無法充分放鬆的,因此桓玄已經讓所有人分成三撥,分別休息,而且他還派了人,在側翼和後方偵查。

但是沒有用,一路來實在太過順利,就算桓玄保持了冷靜,但是桓玄的荊州兵早就是驕兵悍將,他們頗有些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覺。

再者,苻宏早就是有備而來,那個斥候恰好身子也有些不適,結果被苻宏的小隊撲殺,桓玄失去了最後一個機會。

等到桓玄的軍隊匆匆上馬,完成列隊的時候,苻宏已經親自率軍衝了過來!桓玄的軍隊,是荊州軍騎兵的主力,不能說不精銳,但是苻宏的軍隊卻是氐人裏精華的精華,可以說是大秦的總預備隊,加上有心算無心的突然襲擊,勝負從一開始就注定了。

戰鬥的場麵無需過多描述,完全是砍瓜切菜,前些天不可一世的荊州軍,終於見識到了什麼才是馬上的民族,什麼才是真正的鐵軍。

桓玄試圖組織抵抗,但是很快就發現這是徒勞的,他的兵根本不是對手,很快就是兵敗如山倒之勢。

在這個時候,桓玄沒有逞強,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桓玄是一等一的好漢,所以果斷選擇了跑路,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嘛,千軍總可以得而複失,桓玄可是要幹一番大事業的,在這裏把自己搭進去就不合算了。

桓玄一跑,形勢就不可逆轉了,晉軍大敗,苻宏趁機掩殺,斬首千餘,桓玄在幾十名親兵的拚死斷後下勉強逃了出去,至於他的兵,暫時就不要想了,什麼藍田之類的,更已經是鏡花水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