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敵人希望你做什麼,你就不能去做什麼,因為這是敵人所希望的。
謝琰雖然很早就覺得有些不對勁,但是一直還是有僥幸心理,等到反應過來時候,已經太晚了。
石越成功動員了轄區內的全部軍隊,在謝琰軍過黃河的時刻全力出擊,一戰斬首近七千級,精銳的北府軍自從組建以來,大小二十餘戰,未曾敗績,但是今日,這個記錄終於毀在了謝琰手裏。
驚慌失措的謝琰雖然試圖整頓餘部,但是為此已經大踏步後退了幾百裏,足足部署了近一個月的石越,怎麼會給他機會?早已布置好的伏兵迭次而出,縱然北府軍的意誌足夠堅強,士卒足夠拚死,可是誰也架不住剛打退一波又上來一波,如此往複,終於到了最後,以堅韌頑強著稱的北府軍,最終崩潰。
謝玄由於有謝家死士的拚死保護,到底還是衝出了重圍,但是整個東線的戰局,徹底糜爛。
此戰獲勝,整個東線的秦軍氣勢如虹,石越親自率軍,殺過黃河,恰好迎上了謝玄急速北援的軍隊。
雖然謝玄及時反應,做出了正確的部署,但是雙方的氣勢已變,加上秦軍多騎兵,又有地利,雙方血戰三日,謝玄雖然率部拚死抵抗,但是終究擋不住已經殺的興起的秦軍,被迫後撤。
就在這個時候,更為可怕的消息傳來,石越的一支奇兵,突然出現在枋頭,大吃一驚的謝玄唯恐後路被斷而全軍覆沒,不得不全力後撤,東線的攻勢就此瓦解。
事實上,在後撤之前的一次軍事會議上,謝玄和謝琰也發生了一次巨大的爭吵,然後居然發生了駭人聽聞的鬥毆。而事情的起因,是被人救回來,狼狽不堪的謝琰,堅決反對撤軍,而是主張就地整軍,與石越決戰!
他的理由是如今北府尚有五萬多精銳,隻要整頓好了,完全有能力和石越一戰,隻要這一戰獲勝,完全有機會重新奪回戰略的主動權。
更何況,如今他們都不知道另外兩條戰線的情況,根據之前得到的消息,另外兩條線如今是節節勝利,如果此時東線因為一時的挫折而撤軍,豈不是背叛了另外兩路?那樣把北伐大計置於何地?難道幾十年才有一次機會的光複河山的大事就這樣斷送嗎?難道受到一點挫折就要退縮嗎?
謝琰的慷慨陳詞,讓眾將麵麵相覷,都有些摸不著頭腦,這還是那個在軍中名聲實在非常湊合的謝琰嗎?
雖然謝琰說的振振有詞,但是其實他心裏的小九九,謝玄又如何能不明白?
此戰如果按照謝玄的意思撤軍回去,就可以算是失敗了,而軍法規定,失敗了,是要追究責任的!無疑,這次失敗,最大的責任,就在謝琰!
事前有軍令,事中有規勸,一切有文字為證,隻要回了建康,謝琰是逃不掉的!而且謝玄向來秉公,和謝琰關係也不是很好,加上事關國家大事,他斷然不會為謝琰開脫遮掩。而謝安雖然寵信謝琰,但是鐵證如山,加上謝安的地位和聲望擺在那裏,隻怕不但不會饒了謝琰,還可能拿他開刀呢。
因為,現在謝玄看著謝琰的振振有詞,看著謝琰的大義凜然,心裏一陣陣惡心。當初如果不是你貪功冒進,怎麼會有今天?如今你居然還敢大言不慚!北府軍就這麼點家當,非要因為你這一次全部敗光嗎?
再也忍耐不住的謝玄也不多說,握著拳頭就奔著謝琰喋喋不休的嘴巴去了,沒有防備,吃了虧的謝琰萬沒想到謝玄敢打他,自然也馬上還擊。帳內參加軍事會議的其他將領麵麵相覷,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兩個大佬級別的人物,居然就像街頭市井之人一樣,不顧形象的打了起來。
等到反應過來的眾人把二人拉開時,雙方早就都鼻青臉腫了,不過由於是謝玄先動的手,加上謝玄心裏滿懷憤懣,出手又狠又重,總體還是謝琰吃了大虧。
打架得勝的謝玄也當即宣布,撤軍南返。而被痛打一頓,幾乎破相的謝琰一向對自己的相貌很關心,因為在江南謝琰出名除了家世靠的就是長相了,對於差點破相他非常憤怒,除了暗自在心裏把謝玄給恨上了之後,也就忙著去找軍醫處理傷口了。萬一要是留下疤痕,那可就大大的不劃算,至於什麼軍國大事,就先滾他娘的吧。
而謝琰既然不在了,謝玄就一切說了算了,他當即下令,馬上拔營撤退。於是,轟轟烈烈的東路軍,就此停下了前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