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螟蛉之子勝親生(3)(1 / 3)

當然本來,這些事情,劉勃勃看見了,也無非是想一下,加深一下對於漢人的認識,短期內,這些和他都沒有關係,因為他畢竟是匈奴人,他有部族,有軍隊,父親劉衛辰畢竟還是西單於,整個河套西部的各部雜胡,都歸父親掌管,而且現在,自己的宗族也不是之前那樣,靠著遊牧來過活,現在,自己的部族已經逐漸開始定居,大軍屯於代來城,朔方之地幾乎全有,麾下控弦之士三萬八千,在這個天下大亂的時候,已經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了。

而且如今,苻堅的控製力早就沒有辦法及於河洛了,父親大可以趁機發展實力,而衛辰所部如要整合,也是先整合周圍的部族,與漢人,與其他部族基本沒有關係。

可是,他萬萬想不到,在自己在外麵遊山玩水的時候,居然一夜之間,自己失去了一切:父親,母親,兄弟,姐妹,朋友,族人,軍隊,繼承權,財富……所以自己可能失去的,自己都失去了。

原來,父親劉衛辰,在苻堅不再理政,太子苻宏監國後,一時間雄心大起,居然想效仿冒頓單於的故事,重整匈奴各部,一統漠北漠南,重建原來的大匈奴帝國。不僅如此,他還想趁著中原混亂,重新入主中原,進而一統天下,完成劉淵劉聰父子沒有完成的宏圖偉業。

這樣的事情,劉勃勃自然沒有道理不支持,隻是具體來說,大方向要支持,具體操作上卻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劉勃勃長期在內地行走,足跡遍布四海,他當然曉得,要征服天下,靠的絕不僅僅是武力,而需要很多很多的準備,別的不說,大量的人才儲備都是個問題,你把人家的城池打下了,總不可能就不管了吧?打下了這裏就是你的城郭,百姓就是你的子民,你不但不能掠奪他們,屠殺他們,反而應該維護他們的權益,給他們一碗飯吃,不然的話,不論是多麼強大的軍隊,也無法戰勝不屈不撓的百姓,而一定會失敗。

這就是劉勃勃遊曆將近五年得到的最大心得,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樸素的道理,雖然隻有七個字,且手上有權力的人幾乎人人會說,但是真正能搞懂其中精要的人,著實沒有幾個。

可是,父親劉衛辰卻不知道這些,雖然劉勃勃的信上,該說的也都說了,可是在外麵兒子的一封信,哪裏有部將們的稱讚,巫師們的占卜對劉衛辰有說服力呢?劉衛辰經過這些日子的準備,以及多年來的經驗和積累,讓他相信,在這個苻堅自顧不暇,王猛鄧羌梁成都已經死去,呂光坐守姑臧一定不會搭理自己的年代,自己就是不可戰勝的!自己手上的數萬匈奴鐵騎,就是自己縱橫天下最大的本錢!

因此,劉衛辰選擇了戰爭!他的第一個對象,就是據說已經跑回雲中,試圖重整代國河山的拓跋珪。

這當然也很好理解,之前劉衛辰在拓跋什翼鍵麵前吃夠了苦頭,受盡了屈辱,如今總能在他的孫子麵前找回場子吧?

況且雲中之地,盛產良馬,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現在拓跋珪剛剛回到部族,正是實力最為弱小的時候,不拿他開刀,還找誰呢?

況且,劉衛辰也得到了準確的消息,之前拓跋珪入關劫掠,現在正在返回的路上,算起日程,現在應該還沒有回來,他的部族正是最空虛的時候。如果自己集結了全部的精銳,在這個時候傾全力一擊,一定能把拓跋部留守人員全部殲滅。

然後,自己大可以在雲中之地設伏,等著拓跋珪從中原滿載而歸,那個時候,疲憊不堪且滿載而歸的拓跋珪大軍一定是沒有什麼戰鬥力的,自己以逸待勞,一定能夠獲勝,就此斬草除根,順便把他們從中原帶回來的財物再據為己有。

設想很周密,劉衛辰的所有部屬都說這個設想很好,劉衛辰是個很高效的人,既然想好了,那就立即行動。

於是數萬鐵騎滾滾東向,全軍上下士氣高漲,所有人都相信,這一仗會毫無懸念的落幕,他們會取得開門紅,把這片富饒的草場變成自己的牧場,把他們的牛羊變成自己的牛羊,把他們的女人變成自己的奴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