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敢叫日月換新天(6)(1 / 2)

苻宏看了看衛彬,道:“衛叔可有把握?”

“沒有!”衛彬坦然說道,“這樣的事情,當然是沒有把握的,不過老朽以為,現在讓段業一試,利大於弊,請殿下斟酌。”

苻宏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當衛彬和苻宏還在為是否要征召段業而在糾結的時候,段業卻是忙得很。

他現在幾乎是在搶時間,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段業隻怕真正的機會來臨的時候,自己還沒有準備好。

先前的貪汙嫌疑,讓段業憤怒不已,這事情,自然是要查個水落石出的,既然柳關都已經表示,願意自囚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那麼段業也得成全他,這麼看起來,那個柳銘恐怕肯定是逃不掉了。

可是貪汙這種事情,段業知道,絕對不可能是個人行為,而一定是團夥作案,有鑒於此,段業決定,要一網打盡,拿著這個團夥開刀,用這個團夥的人頭和鮮血,來震懾這些敢於在太歲頭上動土的鼠輩們。

此外,段業還對另一件大事開始上心了。之前的四海錢莊,現在已經擴散到整個涼州全境,而且業務非常的好,敦煌這個地方,本來就是商賈雲集的富庶之地,往來的商人們,最希望得到的,就兩樣,一個自然是好的經商環境和保護,這一點,段業已經給他們了,而另外一樣,則是金融服務。

沒有錯,就是金融。

道理很簡單,任何時間,做生意都需要錢,而這個年代,貨幣還是金屬和絲綢,而沒有紙幣,那作為支付手段,你要進貨,要出貨,都必須帶著錢。這個時候,沒有任何的信息技術,防偽技術,也不可能遠程通話,相隔千裏,人家也看不到你,也不知道你這個人怎麼樣,怎麼會信任你呢?

那麼怎麼辦?沒有辦法,隻好做生意的人,都隨身帶著大筆的現金,當然也就是銅錢和布帛。

可是這樣一來,就有個很大的問題,銅錢這個東西,是很沉重的,因為金屬的比重比起大多數的貨物都要重,很多時候,商人所攜帶的錢幣的重量,甚至要遠遠要比貨物要沉。

但千裏經商,做的生意都是大生意,往往十車的銅錢,還買不到一車的貨物,那這樣一來,就太不劃算了。

如果帶布帛呢!?布帛當然很輕,攜帶起來,要方便很多。可是,布帛也有布帛的問題,因為絲綢這個東西,是蠶絲做的,人工訪的,這樣一來,就存在造假的問題,尤其是產絲的地方,主要是江南,而胡人也好,西域人也好,對此都不擅長,漢人們紡絲浣紗是不是造假,他們無從得知,也因此,他們對於布帛,並不是非常信得過。

所以,其實他們很需要一個東西,一個能解決流通和支付的工具。這個工具,用現代金融學的術語講,就叫做貨幣。

貨幣,其實就是可以執行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延期支付標準和完全流動的財富的儲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而且,與普通商品不同,銅錢也好,銀錠也好,布帛也好,和其他商品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它們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銅錢和布帛,固然都是這個年代的貨幣,但是其實段業知道,它們都是有種種缺陷的。而在日後,解決這些缺陷的辦法,便是紙幣。

紙幣一旦出現,就可以代替金屬貨幣進行流通,與金屬貨幣相比,紙幣的製作成本低,更易於保管攜帶和運輸,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

但是現在,也肯定沒有紙幣流通的條件,問題有兩個,一個是紙幣是不足值的,造一張紙幣的價錢肯定是低於紙幣的麵值的,你花3個銅錢造的紙幣,想當三千個銅幣花,老百姓是肯定不答應的。而銅錢等金屬貨幣,早就深入人心,朝廷衙門也不可能禁絕他們,這樣,就形成了事實上的多本位製,那麼老百姓也一定會選擇把金屬貨幣收藏起來,而大量運用紙幣,這樣就造成所謂列幣驅逐良幣的結果。

而且,由於貨幣不足值,那麼很顯然的,貨幣高於其本身價值的現象,是難以持久的,最終一定會回歸到本來的價值,即造成事實上的貨幣貶值。而大規模的貨幣貶值,隻會造成金融危機。

另外的一個問題,則是防偽技術,後世如此高的印刷技術,製版技術,還是會造成大量的人去造假幣,這個年代,如此粗陋的技術,怎麼可能保證貨幣不被偽造呢?

因此,段業並沒有打算在貨幣上去做什麼文章。段業真正感興趣的,是那四海錢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