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很簡單,沮渠蒙遜的話,其實直接就把禿發思複鞬置於一個很尷尬的境地,因為論時間,今天是他的生日,生日時候,一般都不願意節外生枝,更何況,如今賓客雲集,有頭有臉的人都在這了,大人物嘛,都是得要麵子的,都不願意讓外人看了笑話。
某種程度來說,沮渠蒙遜就是算準了這一點,才曉得今天這個時候,自己言語上擠兌他,禿發思複鞬也不敢直接翻臉。畢竟,人家是來給你賀壽的,你總不可能在這個場合把人家給抓起來吧。
其實禿發思複鞬心裏也有些嘀咕,他也一直鬧不準這沮渠蒙遜是想幹什麼,但是好在,在和段業見麵的時候,某種程度來說段業也和他交底了,而且他自己還記得當時樂都危在旦夕,其他城池全部陷落,自己的部族被屠殺的狀況,要他原諒沮渠蒙遜過去的行為,那也是難上加難!
又看了段業一眼,段業輕輕對著禿發思複鞬點了點頭,禿發思複鞬會意,心中有了底,便微笑道:“既然蒙遜侄兒如此盛情,老夫也就卻之不恭了,嗬嗬嗬嗬。”
沮渠蒙遜點點頭,輕輕一揮手,身後一個捧著小箱子的壯漢走上前來,沮渠蒙遜接過箱子,打開箱子蓋,裏麵躺著一本厚厚的線裝書。
眾人都有些不解,人家過生日,你要是俗氣,就送點金銀珠寶,要是雅呢,就送古文字畫,你送本書……倒是也說得過去,可是人家畢竟是部族首領,又不是書生。
沮渠蒙遜雙手捧起這本書,然後一臉正色的說道:“大首領明鑒,眾所周知,貴禿發部,乃是鮮卑苗裔,自大鮮卑山遷徙而來,曆史也算是源遠流長,而大首領先祖,也有眾多的英雄,可惜,由於缺乏記載,很多其實都是口口相傳,蒙遜雖然不是和大人一個部族,但是也深知道傳承斷續的道理,正好如今,張掖有不少儒生來到蒙遜這裏,他們別的本事沒有,卻是考據能力很強,於是蒙遜就讓他們,查閱典籍,檔案,同時派人遠赴遼東大鮮卑山,訪問當地耆老,費時半年多,終於修出了這部禿發氏族譜,約十萬餘言,記錄了自周成王岐陽大會開始,至今近兩千年史,詳細記述了禿發族的起源和傳承,正好今天,大首領五十大壽,就以此,為大首領,賀壽!”
說罷,沮渠蒙遜把書輕輕一舉。
這番話說完,現場可是炸了鍋!因為沮渠蒙遜這手筆可是實在太大了!
因為族譜,絕對不是顯擺用的資本,也不僅僅是兒女結婚時論輩分對家室的資料,而是用來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係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體裁。
有了族譜,就可以說世係、序長幼、辨親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族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曆史文化的全過程。
所謂空口無憑,有了族譜,就能證明自己家族的地位,就能彰顯自己的血統,所以,家譜成了世族間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據,其實華夏民族很早就有了家譜,不過過去,往往僅限於王族,到了魏晉時候,由於世家門閥開始崛起並且最終占據了統治地位,那各個家族的曆史,就很重要了,不能含糊,所以修族譜,就成為一種很好的辦法,開始大幅度擴散從王族開始普及,以至遍及各個家族,出現了家家有譜牒、戶戶有家乘,並且一修再修、無休無止。因此每次修譜,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間的大事。
而對於大族來說,姓什麼,從哪兒來,那是很重要的,是血統最重要的象征,世家門閥製度之所以能夠發展,歸根到底還是血統論的緣故。所以,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來源與變遷,可是,姓氏淵源大多很為古老,假若沒有古書或舊譜的記載,後人就很難考究得清楚。從一姓到一國一家,不能不知曉自己根源來自何處,認清自己的姓氏來源,那是很嚴重的事情,所謂忘記祖宗,搞不清自己姓什麼,往往說的就是這種情況。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姓氏在經過曆史不斷演變,如:戰亂,遷移,改朝換代,以及避諱改姓、避難改姓、複姓改為單姓等,這樣一來,姓氏變得更為複雜,其真正的出處、源頭就更需要詳細考證了,如果沒有族譜,那根本是一件幾乎不可能辦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