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日落黃昏涼州城(42)(1 / 3)

劉國撫掌,道:“著啊!正是如此,然而劉裕如今坐困壽春,外有包圍,內無援軍,南郡公以為,其人尚能逃出生天否?”

桓玄疑惑的看了一眼劉裕,道:“劉裕此番為國北伐,一路之上,斬將奪城,光複了山東千裏之地,可謂勞苦功高,如今朝廷一幫混人不去搭救,早就搞得軍中怨聲載道,某雖然身處孝期,不能妄動刀兵,卻也有著出兵北伐,援助劉裕。”

劉國聽了,隻是笑而不語。

政客們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個表情,都是大有深意的,劉國既然不說話,那意思很明顯,這就是他的表態。

“怎麼,劉先生不讚成我去援助劉裕?”桓玄問道。

“嗬嗬嗬嗬。劉國不敢。”劉國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站起身來,道:“不過,劉國想先說一下某主段業的事情,供南郡公參考。”

“好好,你且說來。”桓玄倒是來了興趣,畢竟這段業雖然已經名動天下,可是他的事情,終究是道聽途說居多,可信度多少,大家都沒數。如今雖然不能親眼所見,但是有個他的核心幕僚能夠說一說,也是好的。

雖然不可避免,他的人說他的事情,總會有偏向,但是那也比倒了幾手的消息可信度要高得多。

劉國笑了笑,道:“昔日我主隨呂光東征,敦煌不戰而降,酒泉頑抗到底,我主拚死一戰,強攻成功,拿下酒泉,於是聲名遠播,然武威太守彭鳳早就和呂光大人暗通款曲,試圖投效,我家大人雖然知道,但故意隱忍不發,在沙海子一戰,大破彭軍。之後方才與彭鳳配合,最終拿下姑臧,成了東征第一功,也因此,被呂光大人封為敦煌太守。”

劉國這話說起來很短,但是信息量著實很大了。

首先,桓玄就驚訝於段業的老練與狠辣,畢竟正常情況下,如果對方的核心人物投降,那當然是要趕著去受降,一來可以爭功,再者可以施恩,畢竟是誰受降的,就相當於對方的恩主,人家怎麼也要報答,第三,則可以順勢而為,獲取更大的功勞。

可是段業的考慮,卻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這反而更體現了他思維的縝密。

首先,對方的投降,不一定是真的,有可能是詐降,古往今來,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傑,最終都栽在了這個詐降身上。段業在這種情況下,還能保持冷靜,實在是很難得。

而其次,就算對方是真的投降,也有必要削弱他的實力。畢竟,彭鳳不是普通的官員,而是手上有兵有將的實力派,他去投降,本來就是帶著見麵禮的,見麵禮也豐富,可想而知以後也會越受重視。這樣的人,很明顯和段業會是競爭對手。

這樣的人,等到一同為臣之後,想再暗算他,就不好辦了,就隻能陰他了,很多事情都不方便做。可是現在這個時候,畢竟是各為其主,你雖然說了要投降,那不是還沒完成投降麼,戰場之上,刀劍無眼,對您的人馬造成那麼一點點殺傷,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桓玄到了這個時候,才對段業有了一個相對立體的認識,出身寒微,抓住一個微小的機會上位,一旦手握兵權,便牢牢抓住,並且在關鍵時刻,下的去血本,豁的出去,也足夠心狠手辣,這樣的人不出頭,誰出頭?

猛然,桓玄看見劉國的眼神,突然想起來,劉國提這個事情,恐怕不是為了讓自己來崇拜段業重視段業的,而是別有深意。

對了!方才提到劉裕,再提到段業的事情,不就是互相對比嗎?

劉裕現在是如日初生,而又陷入了麻煩,那自己和劉裕之間的關係,不也是競合關係嗎?既要競爭,但是暫時也要合作呀。

想通了這一關,桓玄笑了,他誠懇的說道:“多謝劉先生指點迷津。”

“不敢當。”劉國忙道。

“使得!”桓玄說道:“看來劉先生是認為,桓玄不應該去救劉裕咯?”

“重點是,南郡公就算不提兵去救,這一次劉裕也能脫困。”

“喔?”桓玄來了興趣,“現在朝廷根本不發兵啊。壽春城外,十萬秦軍,劉裕如果舍了城池部眾不要,全力突圍,以他的本事,苻睿小兒倒是攔不住他,可是那樣臨陣脫逃,這劉裕以後可就不用混了。”

“大人忘了謝玄了嗎?”劉國說道。

桓玄恍然大悟,別說,如果不是劉國提醒,自己還真把這位哥們忘了。

謝玄現在可還是假節,左將軍,都督徐、兗、青、司、冀、幽、並七州軍事,淝水之戰的大獲全勝,讓謝玄聲望如日中天,可是那次北伐的失禮,又讓謝玄遭受了不少非議,據說謝玄為了避風頭,已經在家裏閉門謝客很久了。

可是雖然他閉門不出,但是謝玄始終是謝玄,北府軍始終是他一手締造的,從當初軍官的選拔,士兵的訓練,營地的建設,軍餉的籌集,幾乎全都是謝玄親力親為,一手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