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突圍(21)(1 / 2)

段業沒少看過宮鬥的橋段,雖然說,大部分寫橋段的人,其實都是沒啥鬥爭經驗,好多人,甚至純粹就是沒有多少和外界交流經曆的宅男腐女。但是話說回來,人和人的鬥爭,尤其是不太牽扯資源和地位的鬥爭的東西,本質上其實就那麼回事。

而且,越是身居高位,冠冕堂皇的人,很多時候,越是和那些市井之徒沒什麼區別。

看起來,這苻寶,對於這兩個哥哥,其實都很不以為然呐。

其實,想也知道,苻堅的問題,如同很多英明而傑出的君王一樣,那就是兒女不單數量多,而且質量好。

傑出的君王,當然希望自己的子孫們也都有才華,最好是像他一樣出色,而這樣的話,他們就不會放鬆對於子孫的培養和訓練,他希望自己的子孫們個個都文武雙全,文能提筆處理政務,武能上馬帶兵打仗,這才是自己的兒子。

事實上,苻堅也是這麼做的,自己的兒子們,也沒有讓自己失望,的確個個都是當今很出色的年輕人。

但是苻堅忽略了一個最大的問題,自己的兒子們,既然如此出色,個個都有獨當一麵的能力,也就意味著個個都有足夠當君主的潛力。這可就麻煩了,因為,氐人再怎麼樣漢化,立嫡立長的概念,不可能像漢人一樣,成為不可挑戰的禁區。

其實任何時候,王位或官位,爵位,財產等都會有一個繼承人的問題,畢竟那些個君王們,雖然嘴上說,是萬歲萬歲萬萬歲,但是那是說說蒙人的,他自己,是不會當真的,而這樣的話,他在死之前,就一定需要指定繼承人,不然的話,自己的家財,地位,爵位,女人,總不能便宜了外人吧?

既然一定是自己的親戚,對於胡人來說,問題其實很簡單,因為胡人本質上還是靠著比拳頭大,你指定誰作為繼承人,其實一點也不重要,因為你指定的,如果別人不服,完全可以推翻你,把你的繼承人幹掉,這誰也沒有話講。草原上這麼多年,其實都是這麼做的。

但是,對於漢人,對於農耕民族來說,問題就不是這麼簡單了。漢人們,和胡人相比,他們的行為規範,不再是靠著馬刀和拳頭,靠著搏鬥和戰爭來決定,很多時候,上層的事情,需要靠禮來決定。

禮是什麼?禮,對於漢人來說,禮是社會的典章製度和道德規範。作為典章製度,禮是社會政治製度的體現,是維護上層建築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儀式。作為道德規範,禮是國家領導者和貴族等一切行為的標準和要求。

禮維持社會、政治秩序,鞏固等級製度,調整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社會關係和權利義務的規範和準則。禮既是法律的淵源之一,也是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時候,失禮的後果,甚至比起犯罪還要嚴重,禮可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而漢人和胡人的一個重大區別,就在於漢人們自認自己已經是文明的民族,是講道理的民族,是凡事都需要有規矩的民族,畢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吧!而且,如果選繼承人這種事情,還要鬧得殺人如麻血流成河,也是實在不成體統,而且,你這繼承人的問題總得有個大家都認同的規矩吧?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指定繼承人所要遵守的原則就是“以禮為先”。而其中,隻有兩條原則,也就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嫡子的概念,其實就是正妻的兒子,因為名義的三妻四妾,其實是指的一個正妻兩個平妻四哥侍妾,隻有正妻的兒子是嫡子,其他的是庶子。

所謂立嫡以長不以賢的意思,就是說如果嫡子有好幾個,那麼在嫡子中,又該是誰最有資格繼承呢?那麼很簡單,這個時候,不是根據誰比較能幹,誰比較得老爹喜歡來決定,根據禮的規矩,以長為尊,長兄為父。誰最大,誰就有權利繼承家族的財產和爵位。即使老大是個愚笨的,甚至是個癡呆,隻要活著就享有優先繼承權。

而所謂立子以貴不以長,就是說,在眾多兒子中,嫡子相對庶子來說,由於母親是正妻,所以身份出生為貴,也就是所謂的子以母貴,而除了正妻以外的其它的妻妾或姨太太的兒子叫庶子,身份次之。隻有嫡子才有資格繼承財產和世襲爵位,即使庶子比嫡子早出生也沒有僭越或者窺伺的權利。除非嫡子死了,才輪得到庶子繼承。所以叫以貴不以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