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1章 野營(1 / 2)

玉石對華夏文明影響是悠久而巨大的,可以說玉石文化貫穿了整個中華文明的曆史。古人對玉的認識是十分久遠的。

早在舊石器時代後期古人就開始使用玉石砍圻工具,這件玉器工具不同於普通石器,是真正的透閃石質玉器,也許這是古人偶然實用的軟玉製作的個工具。

然而,新石器時代的阜新興隆窪文化、沈陽新樂文化和遼寧洪山文化出土大量透閃石質和蛇紋石質玉器,顯然這時期的古人已經認識玉與石的差別,發現石器可以打製,而玉器則需要磨製,玉隻有通過磨製才能體現其韌性和美質。

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進程的漫長歲月裏,古人翻越千山萬水,對不同的岩石不懈的探索,終於了解到玉石的性質、美麗及珍貴。

為了辨別玉與石,古人還以玉與石的質量求區分,並提出“玉多則重,石多則輕”,“玉方寸重七兩,石方寸重六兩”。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道:“玉,石之美者”,同時又進一步解釋“玉,石之美兼五德者”,何為五德:一、堅硬的質地;二、晶瑩的光澤;三、美麗的色彩;四、細膩溫潤的紋理;五、悠揚悅耳的聲音。

顯然不是所有美麗的石頭都是玉,美麗石頭有雞血石、菊花石、壽山石、青田石等等,多得數不勝數。

然而,玉就必須具備上述五個條件。古人辨玉主要是根據其質地的顏色、光澤、紋理和比重等方麵。

解釋雖略顯不足,但已基本反應了玉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在當時的條件下,亦屬難能可貴。

所以,劉宇浩一定要走完這條先輩們曾經走過的路,體會一下采玉人是怎麼在幾千年前發現和田玉的,還有其中到底要經曆多少的艱辛。

忽然一陣風吹過來,劉宇浩禁不住打了個激靈,下意識的用雙手掖了一下衣服。

剛才在山穀裏連風帶雪的被吹了個透心涼,開始還不覺得,可這會子出來了,身上的寒意倒是明顯多了。

“前麵山穀裏的那條小路還能走人嗎?”

翁雪雁伸出白皙的右手,極為優雅地拂了拂秀發。

“雪水帶著山洪把路都衝垮了,估計今天是要在這過夜,明天阿不力孜會幫我嗎重新找條路繞過去。”

劉宇浩目光從遠處的正在伺弄馬匹的阿不力孜那邊收回來,落在衣袂飄飄的翁雪雁身上,搖搖頭輕聲道。

翁海胳膊肘支著半個身子斜躺在那裏,懶洋洋的哼唧著:“過不去就不過唄,反正隻當是出來散心了,大不了明天早上咱們一起再回去。”

“說什麼呢你?”

翁雪雁秀眉微蹙,沒好氣的瞪了哥哥一眼,歎口氣又道:“工人們都眼巴巴的等著這些東西呢,要是還送不上去的話,今年咱們家會損失一大筆錢的。”

剛開始劉宇浩心裏還以為翁雪雁跟著到和田是另有目的呢,可後來才知道,人家隻不過是湊巧和自己同行而已。

翁家在山裏麵有自己兩個采礦場,前幾天因為有幾個不常用的機件發生了故障,翁雪雁這次是上山送設備的。

不過,翁家以前有沒有用總裁級的人物親自往玉礦上送設備這個劉宇浩就不知道了,他也沒那份閑心去打聽。

倒是眼前這個難題讓他感覺非常頭疼,本來還以為今天晚上可以睡個好覺了呢,沒想到會在外麵露宿。

冰天雪地裏,想凍死哥們呀?

劉宇浩抬頭看了看灰蒙蒙的天,使勁吐了一口唾沫拍拍手,道:“翁海,咱們先去把帳篷支起來,一會天黑了就看不到了。”

翁海無奈的搖搖頭爬了起來,道:“得,就當是體驗生活了。”

“去你的體驗生活吧!”

劉宇浩笑著拿腳蹬了翁海一下,又道:“喂,我說你小子晚上睡覺打不打呼嚕?”

翁海拍拍屁股哈哈笑了起來,促狹的低聲說道:“我妹子晚上睡覺一定不打呼嚕的,要不我跟她說說,你今晚兒就跟她一個帳篷去?”

“呃......你這小子!”

劉宇浩頓時語塞,很無語的看著翁海沒話說了。

嗯,其實能跟美女一個帳篷也還是不錯的,劉宇浩在心裏小小的邪惡了一下。

“阿不力孜,別伺弄馬了,要不咱們湊這會時間先搭帳篷吧。”

劉宇浩幫著把最後一件包裹從馬背上卸了下來,在這種四處都是石頭光禿禿的地方搭建帳篷也隻有阿不力孜才有經驗。

阿不力孜一邊整著東西,一邊抽空指了指不遠處兩個捆在一起的包說道:“行呀,那劉先生你們就把帳篷解開吧。”

劉宇浩走過去打開一看愣了,回頭道:“阿不力孜,怎麼隻有兩個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