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保隻顧驚訝那件商代“遇貴人”的神奇變化,卻不知道,他剛才所有的麵部表情變化已經全部落入劉宇浩的眼中。
劉宇浩心中淡笑。
他又何嚐不知道施保現在懷裏踹的是個燙手山芋呢,但既然施保已經有言在先講明不談墓葬之事,劉宇浩自然落得裝糊塗。
你忍得,哥們就能忍,看咱們誰先坐不住。
色質是玉的自然屬性。
一塊古玉,無論是“傳世古”還是“出土古”,經過歲月的撫摸和水土的侵蝕,必然會留下種種色質的印記,從而為鑒別古玉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據。
所謂的“色質”,色即沁色,質指玉質,而沁色通常會成為一塊古玉的重要鑒定標準。玉具有善於吸收其他物質的特性。
古玉器被埋入土中之後,一方麵會將近鄰的物質吸入自己體內,同時,其體內原有的物質也會起酸化作用,特別是地中水銀,會沁入玉質,同時相鄰之鬆香、石灰及其他各種有色物質也皆隨之浸淫到裏麵,所以凡出土古玉,都會沾染上某種顏色,這便是所謂的“沁色”。
而古玉出土之後,經過人體的盤玩,其體內的物質成分由於受到人氣的涵養,玉性又會慢慢複蘇,從而使古玉原先的沁色發生奇妙的變化,呈現出五光十色的豐富色彩。
出土古玉沁色之所以會千差萬別,是由於入土的時間、地點不同,受沁的深淺程度不同所致。行業內有沁色“十三彩”之說,就是極言其色彩之多。
所謂“十三彩”,也就是說古玉埋藏在地下墓葬中各種有色物質生出的沁色會使其產生十三種顏色的變化。
但大量事實表明,一件出土古玉表殼如果附著四種沁色就已經是少見的了,如果生成五種沁色的話,收藏者都會趨之若鶩,甚至將其奉做珍寶。
隻可惜,真正的“十三彩”高古玉隻不過是一個美好的傳說,至今為止還沒有哪個人親眼見過,所以,劉宇浩手上那件七種沁色的遇貴人足可堪稱存世精品。
麂皮在劉宇浩手中靈活翻動,遇貴人的變化也愈來愈明顯。
“哈哈,成功了!”
劉宇浩猛地笑了起來,臉上全是喜悅。
隻見,劉宇浩手中的“遇貴人”皮殼上晦暗的灰皮兒已經慢慢褪去,再加上被水浸潤後,古玉皮殼浮現出非常罕見的七彩沁色,絢爛奪目,仿若女媧補天掉落人間的七彩寶石。
斑駁的沁色,仿佛是一種來自遠古的色彩美韻,美麗斑斕的七彩沁色,美如朝暉晚霞般呈現在施保的眼前,純潔的白,神秘的黑,熱情的紅,高貴的紫......
此刻的施保已經是渾身僵硬,兩眼發直,一顆砰砰亂跳的心直接蹦到了嗓子眼裏,頂的上顎咕嚕嚕發癢,臉上詭異又錯愕的表情與劉宇浩真摯的笑容形成鮮明對比。
“劉老弟,這,這水會不會傷了玉皮兒?”
施保艱難地吞咽一口唾沫,很是緊張的問了一句。
劉宇浩微微一笑,手上的動作也停了下來,很是滿意的點點頭,他知道他沒看錯人,起碼在這種情況下施保腦子還能保持一絲清朗,第一個問到的就是自己那樣做會不會破壞古玉。
麵對誘惑的時候,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施保一樣表現的如此鎮定。
最少門外那個街頭混混姚四兒就做不到。
有句俗話說的好:“瓷看底,玉看皮。”
古玉的皮殼就象女人的肌膚,需要最精心關懷與嗬護才能使展現其柔潤光潔的美麗一麵。
“如果是一般的高古玉,我這樣做肯定不妥。”劉宇浩笑著說道。
通常來說,粗暴地用麂皮和水摩擦剛出土的高古玉很有可能讓古玉產生改變,甚至會變得“麵目全非”,也就是行內所說的質變。
因為麂皮蘸水摩擦以後會使水突然侵入會使古玉的表皮,使之瞬間發生一些細微的變化,甚至會破壞古玉結構,嚴重的可能會使玉質無法恢複過去那種堅韌。
但以上的那些禁忌隻不過是適用於出土不久、皮殼已經鈣化的古玉,可那件“遇貴人”在入手的時候劉宇浩釋放的異能發現了一個讓他也詫異地秘密。
呈現在雞骨白灰皮的古玉下竟有被盤玩過的痕跡!
通俗點講,在幾百年前,早有那麼一個古人曾經盤玩過這件“遇貴人”,那自然形成的厚厚包漿無形中保護了這件高古玉。
可為什麼已經成了“熟坑”的高古玉會再次被埋葬呢?
在施保沒說出藏在他心裏的那個秘密之前劉宇浩也不太敢確定,不過有一點劉宇浩可以確認,那就是施保剛才拿出來的那些老貨可能都是出自於姚四兒口中的墓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