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經驗的紀檢員把被抓的違紀人員分為幾種類型:
積極配合主動承認型。這是一種爭取從寬處理的心理。這種心理常表現在違紀問題不太嚴重的涉案人員,一般都是涉及單位違紀的問題,個人責任不是很大,難以隱瞞或沒有必要隱瞞,爭取主動可能對個人免於處理或減輕處理。
負隅頑抗堅持抵抗型。這種心理往往表現在作案人員少,自以為手段高明、隱蔽、他人不知,或者是受人恩惠、代人受過不肯講;自以為後台硬趾高氣揚不想講;
案發前立有攻守同盟不能講;由於領導壓力或他人威脅不敢講等。除此之處,涉案人員性格剛直、脾氣倔強也容易表現出這種情緒,這種心理多表現在受審時的初期階段。
調查開始就遇到這種情況,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必須要認真細致、紮紮實實地做好外圍調查取證工作,充分掌握有關的物證、書證、人證等有效的證據材料。
作賊心虛心神不定型。作賊者都心虛,心虛必然造成心理恐慌,其表現為外強內虛故作鎮靜。查辦這類案件首先要造成一種嚴肅的辦案氣氛,給其施加壓力造成緊張,促使其加劇心理恐慌,放棄掩飾,適當時機拋出已掌握的情況和證據,讓其放棄幻想,如實交待。
避重就輕心存僥幸型。這也是一種消極抵抗的普遍心理,涉案人因違紀違法問題暴露後,在其交待問題時總是大談自己的功勞、政績,談自己的實質性問題時則避重就輕,一到關鍵問題就閉口不談企圖繞過去。
從徐匡忠涉案情節來看,徐匡忠顯然屬於第二類“負隅頑抗堅持抵抗型”,他所犯違規違法之事均為小範圍內人知曉詳情,又仗著背後有靠山,自以為隻要閉口不說,就算紀檢部門又能奈我何?
紀檢人員心裏清楚,違紀人員在受組織審查時,由於他們的文化素質、職業、職務、閱曆、脾氣性格及所涉及問題的大小不一樣,所表現出的心態都不一樣。
認真研究、準確掌握談話對象的心理活動,區分不同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談話,對突破案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在有些幹部在違紀前早已做好有可能東窗事發的準備,有的幹部甚至專門模擬紀委問話,和相關利益人共同研究紀委辦案方法。
隨著違紀人員反腐調查意識和能力越來越強,以軟抵抗的形式來對抗組織調查的官員在諸多案件中屢不鮮見。
寂靜的審訊室裏,紀檢員略帶疲憊的聲音問徐匡忠:
“知道為什麼把你帶到這裏來嗎?”
徐匡忠答:
“不知道。”
“那你總該知道,紀委抓人從來都不會無的放矢,沒有掌握一定的證據之前,我們絕不會隨便抓人。”
“嗯。”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道理不需要我再重複了吧?”
沉默。
“說說吧,這幾年,你在港口公司當一把手總經理,背地裏都幹了哪些違法違紀的事情?跟哪些官員有牽連?主動說出來才算有立功表現,司法機關在量刑的時候才能酌情處理。”
“你們讓我說什麼?”
......
紀檢人員苦口婆心引導了半天,徐匡忠一句反問把所有的鋪墊全都一掃而空,氣的紀檢人員幹瞪眼,隻能繼續跟他磨嘴皮子功夫。
“都到了這裏,還有什麼癡心妄想也是枉然,大難臨頭各自飛,你要是不說,旁人也會說出來,真等到旁人說出來的時候,那可就沒你什麼事了。”
“嗯。”
“徐匡忠,我跟你說話聽見沒有?”
“嗯。”
“你老是‘嗯嗯嗯’什麼意思啊?現在是在給你機會你知道嗎?這樣的機會可不是人人都有的,你要是不珍惜,可別怪我們沒提醒你。”
“你們提醒我什麼?”
“哎!你是不是故意的?現在是我們在審問你,還是你在審問我們?別以為我們不清楚你心裏那點小九九,我跟你說,法律麵前人人平等,你別有任何僥幸心理!”
“嗯。”
徐匡忠麵不改色又從喉嚨裏輕輕“嗯”了一聲,這下把年輕的紀檢員倒是氣的臉紅脖子粗,那情形恨不得衝上來動手打人。
說實話,現在紀委辦案的確沒有多少人敢隨便對被審訊對象動手,紀委推行的“三轉”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轉變工作方式。
隨著時代進步,普通老百姓對法律意識都在逐漸加強,何況是各機關部委辦局的那些有文化有閱曆的領導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