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有一場風波起(1 / 2)

呂布看著手中的書信,心中是將信將疑,楚王項羽無緣無故的讚助自己,而且一出手就是五萬大軍整整兩個月的糧草,兩個月的話,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

但是楚王也提出了一個條件,那就使自己撤出張楚舊地,因為劉備誆騙過楚王,楚王領兵來複仇。

當然,楚王也為自己指明了一條路子,那就是引兵強攻函穀關,眼下曹操那邊的軍備力量算是最弱的。

“趙將軍以為如何?”呂布把書信給麾下的眾多將士傳看了一口,第一個開口詢問趙匡胤。

趙匡胤眼珠一轉,自然知道項羽打的是什麼注意,便直言道:“大王!楚王明麵上是支持我朝西進,與曹操廝殺,但是實際上,他卻是看上了張楚舊地,一旦劉備被剿滅,那麼張楚舊地就完全是他項羽的了。”

英布本身就是項羽麾下大將,隻是遭到了範增羞辱,這才負氣出走,可以說他現在最不想見到的人,就是項羽。

“大王,我軍西進,走義渠攻占舊秦之地,也不是不可以啊!”英布第一個叫了起來,事實上在正常的曆史發展軌跡中,項羽在函穀關被拖住,便叫英布領軍繞道去秦地。

眼下曆史雖然被改變了,但是不變的人,卻依舊在坐著相同的事情。

項羽不語,似乎在沉思。

英布繼續道:“大王思量一下,便也就能得出結論了,楚軍現在對於張楚舊地,已經抱著必得之心,大王一旦拒接了,我朝就要麵臨北有洪秀全,東有劉備,南有楚國三麵合圍的局麵,要是不乘早下決心,隻怕曹操這個狗賊,也要領兵出函穀關,到時候我朝就是四麵為敵,如何能自處?”

“若真是如此,孤王不可自誤,即可便修書給楚王,答應暗中結盟。”

“大王聖明!”英布連忙拱手施禮,趙匡胤和範蠡兩人對視了一眼,皆不再言語。

呂布不是明主,而趙匡胤也不甘心屈居人下,他也向著自己有朝一日可以稱孤道寡。

可是誰會想到呂布往他這裏來的速度那麼快……在呂布兵敗的消息都還在沒有傳過來的時候,呂布和英布兩人就已經領著敗軍趕到這裏來了。

呂布麾下的人數不多,但是這一路走來都能跟得上人,都是精銳之中的精銳,趙匡胤就算是有叛變之心,可是也不會選擇在這時候叛變。

很快,季步軍中派遣使者來到了呂布軍中,在十日之內,把楚王所兌現的糧草全部都給呂布送來,但是同樣的,作為交易的籌碼,呂布收到了糧草以後,就必須西進,把張楚舊地讓出來。

呂布也爽快,他和英布兩人親自去驗收糧草,這家夥實在是被人騙出心理陰影來,估計以後呂布行軍第一個保障的,別的東西都不管,第一個就是糧草。

如果有人問呂布,您這一生行軍大戰,最大的心得是什麼,呂布絕對會毫不猶豫的告訴這個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糧草沒有任何問題,凡是楚軍送來的糧草,呂布都先叫楚軍送糧隊伍先吃,然後自己才驗收。

十日以後,呂布領著大軍出發,打著要攻取舊秦之地,與曹操決一死戰的念頭而來。

沒有多長時間,李世民受到消息,滿不在乎的笑了笑,自己從上庸出兵,速度遠遠快過呂布,誰會第一個殺進去,還真是不好說。

“李績,呂布那廝必定是被項羽暗中許諾了好處,這才會領兵西進,丟棄張楚舊地,我軍該如何?”雖然心中拿了一個主意,可是李世民卻還是打算詢問一下李靖的看法。

李靖似乎早有準備,李世民才問出口,李靖便說道:“大王,依照末將看,呂布進攻鹹陽,多半會走一股明路和一股陰路。”

“何以見得?”李世民好奇道。

李靖起身抓了一個箭壺,把箭壺裏邊箭矢倒了出來,然後又取出一根箭矢,折成了兩截拿在手中。

李靖隨口說道:“大王請看,這箭壺就好比是天險函穀關,在數百年前,周王室衰微,天下諸侯互相討伐,互相兼並,最後隻剩下最強的十個大國,當時是,十國聯盟,足有百萬之中,欲要吞並秦國,然而秦國內修法度,強國民,有商君(商鞅別名)之變法,秦人勇於征戰而懼私抖,函穀關開,百萬雄師旦夕之間灰飛煙滅,大王以為秦軍怎麼樣?

“將軍直說無妨。”李世民微笑道。

李靖連忙拱手道:“因為函穀關外的道路很狹窄,並不利於大規模的軍團作戰,就算是你有百萬大軍,也隻可以一個千人隊一個千人隊的往前推進,當年那一戰,秦國一開始動用的就是最為精銳的武士,一鼓作氣就殺退了十國聯軍,先頭部隊潰敗,有沒有及時遏製住恐慌的情緒,這才導致的落敗,畢竟打戰可不是看哪一邊的人數多少,就可以決定勝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