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有一隻“友軍”(1 / 2)

藏拙,算得上一種為臣之道,也不能說是糟糕消極的心態;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可以容忍自己的臣子畢竟自己好要聰明。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皇帝覺得一個臣子就能把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全部做了,那等待這個臣子的還會有什麼好結果嗎?

賈詡隻一個充滿了智慧的人,自然知道為臣之道。

皇帝對於偷襲番禺非常看好,而且覺得這可能是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

秦國現在因為魚俱羅等人的事情,已經從楚國那邊站到了莫大的便宜;但是秦國朝廷這邊所有的大臣都不傻,秦國之所以能站到楚國的便宜,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六城這一重鎮,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楚國為了南下滅蜀,在很大程度上對於秦國的一種讓步和妥協。

這就像是扶蘇明明知道魚俱羅、定彥平這樣的人物都是可以左右一場戰局的關鍵,但是卻還是願意將魚俱羅等人送回楚國,這同樣算是一種妥協。

無論是楚國,還是強大的秦國,都已經感受到了來自於蜀國的威脅。

李世民的日益強大,成為了兩大強國不約而同選擇的對象。

與其兩國相互爭鋒,殺一個你死我國,叫蜀國坐視兩虎相爭,而後占有漁翁之利,還不現在趁著兩國之間沒有徹底決裂,互相做出一些名義上的補償,而後聯手一同滅掉蜀國,至於在這個過程中,秦國和楚國各自能占有多少土地,這就看他們自己的本事,誰先一步,誰後一步,都不能怪對方。

這能說是自己慢了一步。

賈詡在不船艙裏烤著火,和皇帝說了很多對於楚國的看法。

司馬懿那一個戴綠帽子的誅心計,賈詡非常推崇;楚國皇帝項羽那樣強大的人,千古罕見之,想要將之擊敗,從他心愛的女人入手,絕對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君臣兩人談到了當初在函穀關外,楚國、晉國、蜀國三國決裂的時候,李世民曾經挾持過當時楚國的王後楊玉環。

秦國就抓準了機會,散布謠言說楊玉環已經被李世民玷汙過,如果不是項羽對這個女人真心寵愛,楊玉環後來又怎麼可能成為大楚的皇後?

或許項羽願意力排眾議,用六城換回魚俱羅等人,以保持和秦國的聯盟關係,隻怕內心深處也是想著滅掉李世民,一雪前恥。

“所以,臣以為魚俱羅和項羽寵妃蕭美娘的醜聞,現在已經散播出去了,那自然就沒有收回來的道理;隻是一個人說,項羽自然是不信的,可如果人數多起來了呢,那就算是項羽不相信,也隻有相信了。”賈詡得意一笑:

“範增身為楚國左相,現在從北邊一路南下,定然會趁著這個時候觀察民風,以驗查楚國政治得失,我國的細作已經做好了開頭,楚國皇帝寵妃蕭美娘和表哥魚俱羅不得不說的三兩事,隻怕早就已經成為百姓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扶蘇微微頷首:“項羽是楚國人自己塑造出來的英雄人物,但是同樣,人的內心深處也存在一種毀滅現有英雄的古怪欲望,創造英雄和毀滅英雄,都是人們最願意做的事情;朕也想看看項羽一怒之下,能不能斬了魚俱羅泄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