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並州內政(1 / 2)

這一次北疆之戰,征北軍兩營鐵騎兵損失極重,特別是虎嘯營,戰損率超過了百分之六十。不久之後,征北軍將南下攻略董卓盤踞的關中,戰鬥力最強的蒼狼營和虎嘯營是沒有辦法參加了。

為了盡快恢複蒼狼營和虎嘯營的戰鬥力,陳楚和魯肅、徐庶商量後決定,從征北軍各軍中甄選三萬五千士卒補充到虎嘯營中,另傳令琢郡烏丸部,令烏丸挑選騎士三萬人補充到蒼狼營。征北各軍因為補充虎嘯營出現的缺額則由正在整訓的並州軍團補足,而並州軍團的缺額則通過征召新兵補充。

征北軍目前的軍力構成是:蒼狼營五萬,虎嘯營五萬,以上兩支全是騎兵;幽州軍團十萬(步卒);洛陽軍團十萬(步卒,主要構成是當初攻洛陽時,董卓軍的降卒);河西軍六萬(攻並州時,丁原的降軍);並州軍團十萬(新編練的軍團,將是攻略關中的主力)。

除以上的四十六萬大軍之外,還有由五萬匈奴降卒編成的雲中軍團,匈奴降卒本來有七萬,但張飛對其去蕪存菁之後,隻留下五萬,這五萬由匈奴兵組成的雲中軍團正在整訓之中,短時間內派不上用場,另外還有羌渠單於麾下的十萬匈奴軍受陳楚完全控製。

綜上所述,陳楚控製的軍事力量總共有六十三萬,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在眾諸侯中是首屈一指的。不過,這其中有三十三萬在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這北方四郡,可以說,征北軍已經完全擔綱起了北方防禦的重任。

不要以為放三十三萬大軍在北方是小題大做。來自北方草原的第一大威脅是鮮卑人,目前,軻比能已經整合了鮮卑各部,軻比能擁有的總兵力達到了六十萬,即便減去鮮卑人在不久之前的雲中之戰損失的十萬騎,鮮卑人也還有五十萬鐵騎;除此之外,還有逃到鮮卑境內的烏丸單於樓班,他手上仍然擁有五萬騎;還有西麵的一部分羌人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威脅。

除開防禦異族的軍隊,陳楚手中能用來逐鹿中原的兵力隻有三十萬,這樣的兵力麵對像袁紹、曹操這樣的勢力絲毫不占優勢。

陳楚計劃攻略關中的軍隊是新編練的十萬並州軍團和六萬河西軍團,再加上五萬洛陽軍團。

這其中有差不多一半是新軍。為了能在一個月後順利發動關中戰役,這段時間以來,並州軍團的訓練強度非常大,從單兵格鬥能力訓練到軍陣演練,每天白天,士兵們都是在訓練中度過的。

這樣的訓練強度在這個年代是難以想象的,如果是其他諸侯用這樣的強度訓練軍隊,隻怕軍隊早已嘩變了。不過在並州軍團中卻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為包括並州軍團在內的征北軍將士有一樣其他軍隊沒有的東西,這就是信仰。

征北軍將士知道自己為何而戰,為了這個信仰,征北軍將士根本不在乎自己的生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虎嘯營才能在雲中之戰中,表現出那種令鮮卑人心驚膽顫的視死如歸的氣勢。

征北軍之所以擁有信仰,那是因為征北軍中有一群被稱為‘先生’的特殊存在。這些‘先生’並不是傳統意義的讀書人,他們之中絕大多數其實隻是認識字,並沒有讀過四書五經之類的經典。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所以他們最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在陳楚的努力下,他們成為了‘大中華’理念最堅定的支持者和傳播者。他們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將‘大中華’的理念灌輸給征北軍全軍的將士。按照後世的說法,這叫做思想教育。

其實,光有這種手段還不夠。還須在物質上讓將士們感到無後顧之

憂,將士們在沙場之上敢於赴死的秘訣就是要讓他們沒有牽掛,照顧好他們的家人,並讓他們的孩子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沒有後顧之憂的戰士在信仰的激勵之下,能夠爆發出令天地都為之動容的氣勢。

除此之外,陳楚還在控製區內大力提高軍人及軍屬的社會地位,軍屬見官不拜及忠魂閣的修建就是這種政策的具體體現。由於這些措施的施行,征北軍的凝聚力、向心力及忠誠心更強了。

陳楚為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除了采取以上措施之外,還大力加強武器裝備的研製工作。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精良的武器裝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很難想象一支拿木棍鋤頭的軍隊,如何同披堅執銳的軍隊相對抗。

要提高武器裝備的水平,工匠的水平是關鍵。為了招攬出色的工匠類人才,陳楚破天荒地給出類拔萃的工匠授予官職,至於金錢方麵的報酬就更不用說了。

雖然授予工匠的官職基本上都是象征意義的,但這絲毫不影響對工匠技師的吸引力。在這項措施出台後不久,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工匠蜂擁而至。為了有序地管理這些工匠,陳楚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武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