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心理教育故事(8)(1 / 3)

李素麗在平凡的崗位上一待就是十幾年。她的愛心感染了很多人,人們稱她是“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導,病人的護士,群眾的貼心人”。

愛讓世界更美好

開班會了,班主任王老師給大家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男孩得了白血病。每天,他隻能躺在病床上,看著天空中自由飛翔的小鳥,聽著窗外邊同齡孩子好笑的聲音。他的父母為了給他治病賣了房子,已經花費了26萬多。現在,家裏已經無法承擔巨額的醫藥費用,男孩隻能在家等待著生命慢慢地消逝。

含著眼淚聽完這個故事,教室裏寂靜無聲,沒有人說話。

忽然,王靜打破了沉默說:“王老師,我把我的壓歲錢捐給他。”“我也捐。”教室裏頓時沸騰起來。

“五一”長假結束了,劉朋遞給老師100元錢說:“王老師,這是我的捐款。”老師和同學都愣住了,在大家眼中他是個非常節約的孩子。“王老師,我捐50。”這時候,嘉文走過來。“王老師,我忘記帶了,隻有1元錢的車費,先捐了。”同學們爭先恐後地捐出了自己口袋裏的錢。

王老師激動地說:“孩子們,我很高興你們都有一顆真摯的愛心。錢的數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們有了這種意識,我感到欣慰。因為有了愛,我們這個世界才如此美好。”

教室裏響起一片掌聲。

享受生命的春光

四川省巴東縣女護士王飛越身患絕症,生命即將走到盡頭,她很想留一點什麼給這個曾經讓她溫暖、讓她懂得愛的世界。

可是她的全身已開始潰爛,捐贈遺體用於醫學解剖和實驗顯然已經不太可能。一日,來探病的弟弟說,姐姐,你的眼睛好明亮喲!這句話提醒了王飛越女士,病床上的她頓時興奮起來:我要捐獻眼角膜。

她的遺願,立刻遭到丈夫和女兒以及親友們的反對,沉浸在即將喪失親人的巨大悲痛中的他們,無法理解王飛越的做法。他們在病床前,苦苦哀勸。麵對勸說,病床上的王飛越也含淚訴說:這樣做,可以讓兩個人重見光明,難道你們不能滿足我這個小小的要求嗎?她支撐著寫了申請書,求丈夫為她簽字。

終於簽字了,王飛越鬆了一口氣。可癌細胞已經開始肆虐擴散,加之用藥,造成全身水腫。如果水腫也造成眼角膜損傷,就會影響角膜移植手術的質量。她忍著痛,向醫生提出,保護好我的眼睛,請不要用止痛藥。

傷痛折磨著她,然而她更擔心的是,一旦角膜受到損傷,她的捐獻計劃將成泡影。她提出請求:在她停止呼吸之前,現在就摘掉眼球。丈夫和女兒,還有醫生護士們流淚了。守護在一邊的眼科專家們也製止了她。

疼痛不斷加劇,死神臨近,王飛越的一隻眼睛甚至已不能閉合。她知道,生命已無法挽留。她最擔心的是眼球的完好無損,為此不斷地發出新的請求,而且態度十分堅決:拔掉氧氣管,拔掉氧氣管!

拔掉氧氣管,意味著放棄呼吸,放棄生命,放棄這個美好的世界。丈夫和女兒泣不成聲。這樣的請求沒有被采納,她就以拒絕治療來抵製。她如願了,氧氣管終於被拔掉。但接著,她又提出新的請求,拔掉輸液管。這一次,周圍的人沉默了,徹底尊重了她的意願。

生命之花終於凋零,隻有她的眼角膜被保留了下來。而且其中的一隻眼角膜,竟讓3位病人重見光明。共有4位患者,包括年輕人和老人,分別承接了她的光明。這位從未走出過縣城的女士,將光明播撒到南疆北土,播撒到遙遠的地方……

她有一段臨終錄音,那是對承接她光明的人說的:“你好,我不知道你姓什麼叫什麼,我祝福你,希望你重見光明,盡情享受春光。”

真誠的愛心

哈傑·厄斯金是一個出生在貧窮人家的孩子。一天,一個可憐的老婦人上門乞討,小哈傑的母親竟毫不猶豫地將準備晚餐的幾個便士,全部贈給了這個可憐的老人。當時,哈傑極其不理解,站在門旁用驚訝的眼神看著母親,喃喃地說:“我們今晚吃什麼啊?”

母親撫摸著小哈傑的頭說:“孩子,我們一天不吃晚飯沒有關係,可是這個可憐的女人,如果再拿不到一個便士,就有可能在這個饑寒交迫的夜裏死掉的。好孩子,你一定要記住,人要用一顆博大而真誠的愛心去幫助別人,那他會得到快樂和心中的安寧。”在母親的這種一心向善的思想熏陶下,哈傑也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理解了母親所說的“博大而真誠的愛心”是什麼。

十幾年後,哈傑·厄斯金也長成了一個心懷善念的小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