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奶奶的話,君淩萱的眼淚流了下來,她知道父親省吃儉用多半是為了她,要不是她念書,父親也不用那麼辛苦。
莫家村窮,村裏的人重男輕女很嚴重,他們認為女兒終究是別家的人,對女兒和顏悅色就是好的,更別說讓女兒跟兒子一樣去讀書了。有那閑錢不若給兒子買些好吃的,莫家村的女兒出嫁給的嫁妝錢又不高,在他們眼裏是名符其實的“賠錢貨”。
君書平跟莫家村的大部分人不一樣,他很開明,沒有因為君淩萱是個女兒就輕視她,對她的疼愛跟弟弟君淩睿一樣。弟弟有的東西她都有,沒有厚此薄彼。他常說自己窮了一輩子,不想兒女跟他一樣,希望他們能走出去。可惜君淩睿不爭氣,僅僅是勉強上完初中就下來了,母親又寵著他,在家當個小祖宗樣供著。
君淩萱要好上一些,初高中都是重點,君書平對她的期望很大,一直供她讀書,有時候甚至“冷落”了兒子,為此村裏人沒少在背後笑話他。君書平毫不在意,他對君淩萱常說的就是:看到沒有,你要爭氣,別人看不起咱沒關係,要自己看得起自己。隻要你努力讀書,爸爸想什麼辦法也供你。
君書平不知道其實君淩萱不喜歡讀書,可是看著父親期望的眼神,幾次想要開口的話最終忍了下來。就這樣一拖,拖到了她大學畢業。現在想想君淩萱是感激父親的,要不是父親的堅持,她也不會走出家門,看到外麵的世界。
“對了,奶奶,我媽和弟弟呢?”照理父親病重母親和弟弟應該在才對,況且家裏還來了不少人。可是從她進家門就發現母親和弟弟不在,當時屋裏有很多外人她不好意思開口,現在屋裏隻剩下她和奶奶,她沒有顧忌問的很自然。
“她,她,唉”君奶奶看著孫女,不知道怎麼開口。可能是遺傳吧,君奶奶對孩子也是不分男女都疼愛,孫女又是從小跟著她長大的,在她眼裏跟女兒沒什麼區別。可事情跟孩子的親生母親有關,叫她怎麼開口。
從小她就跟奶奶親厚,奶奶有事也不瞞著她,這樣吞吐還是第一次,讓她有不好的預感。“奶奶,到底怎麼了,您說啊。”君淩萱聲音裏有著少見的急切,她上前抓著君奶奶的雙臂,定定的看著君奶奶。
愛憐的看著從小養大的孫女,雖然不忍心,君奶奶還是準備把事情說了出來。
君奶奶的兒媳也就是君淩萱的母親是臨村的女兒,娘家也姓王,跟莫家村王家有著親戚關係。君淩萱的母親王雪兒年輕的時候長相較好,又有一雙巧手,十裏八村都想娶她回家。當時君家剛好發了筆小財,在村裏算得上是富裕戶,君書平跟王雪兒年紀也相當,就有媒人來給二人說親。
也不知媒人是怎麼跟王家人說的,眼高於頂的王家居然同意了,隻是跟君家要了很豐厚的嫁妝。君書平的父母見王雪兒長相好,又會做織布衣裳,也沒嫌棄對方要的嫁妝多。君書平老實木訥,父母同意了,他也沒有意見,沒多久兩人就完婚。
剛結婚那會兒,王雪兒幹活還算勤快,嘴巴又甜,君家對王雪兒更滿意了。等王雪兒有孕,君家更是把她當成寶,活也不讓做,想吃什麼就買,事事順著她,比親生閨女都疼。第二年王雪兒生下個女兒,也就是君淩萱。雖然是個女兒,君書平還是很高興,君書平的父母也沒有怨她,甚至安慰她說先女後男是個好。
也許是懷孕時養成的習慣,也許是王雪兒生來就那樣,生下君淩萱後的她跟剛結婚的她判若兩人。不僅幹活推三阻四,稍微吃的不順心就罵罵咧咧,原本以為她是生了女兒受的刺激,君書平就把女兒放在母親那裏養著,讓她眼不見為淨。誰知王雪兒的情況非但沒有變好,對老人也開始謾罵起來,甚至對老人動手,生下兒子不讓他叫爺爺奶奶不說,也不讓他去奶奶家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