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被采訪的人是衛芷。
相對於豐富百變的藍青,衛芷的求學史和職業生涯就顯得簡單安穩多了:
一中校友,在校時就在校報做編輯兼記者,是編輯部的重要成員。本人喜歡文字,而且偏科,偏科的情況隨著年級的提升而愈加嚴重,以至於直到現在,雖然已經畢業多年,進了社會,回學校任文學社的指導老師,可在校園裏偶爾遇到當年教授她理科方麵的幾位老師還是條件反射地想稍息立正,神經發緊的挺胸收腹。
好在,後來文理分班算是把她給部分拯救了,而到了最後填報誌願的時候更是半點猶豫都沒有,就直接填報了文學係。
畢業後,因著家裏父母的身體都不太好,她又沒有兄弟姐妹,獨生子女一個,再加上自己也喜歡小城裏平靜和緩的生活節奏和方式,便沒有選擇繼續留在大城市發展,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小城錦嶺,很順利的進了現在工作的雜誌社任職,一直到現在,做得如魚得水。
知道安然這麼早就在琢磨將來選擇專業和工作的問題,衛芷笑得一臉恍然的模樣,搖著頭深覺有趣的感歎著,果然果然。
安然不解,她倒是覺得果然近墨者黑,您這是打算成為藍關子第二嗎?神神秘秘的,說話說一半呢。
衛芷繼續笑,馬王奶奶要是知道你這麼早就開始準備核計起這個來,不知道怎麼欣慰呢。你果然是她教育出來的,雖然她才當了你們班幾個月的代理班主任。
安然翻白眼,嘴硬,這跟馬老師有毛繩關係嘛。
怎麼沒關係?衛芷說著便板起了臉,壓低了聲音惟妙惟肖的模仿著馬老師的神情、語氣和動作,“現在時間已經不早了,很多事情你們應該趁現在就開始思考。”
安然讓她逗得笑噴,同時也回敬道,果然,你也是馬老師教出來的,這兩句話說得,深具馬王奶奶之風采,忒像了。
笑鬧過後,衛芷給她提供了一條新的信息:
一中其實很重視學生填報誌願,選擇專業等方麵的問題,畢竟這是關係到最終升學率的大事,要知道,決定最後學生是否能考上大學的原因有很多,成績當然非常重要,但並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原因,填報誌願,選擇專業都在其中起了重要的關鍵作用,僅僅隻是一次選擇性的錯誤,就很可能就讓你與大學失之失臂,讓你的努力全部付之東流,還要重新來過,甚至永遠的失去了邁進大學校門的機會。
一中的重視是從文理分班開始的。
當然,其實不論哪所學校在這方麵也都是非常重視的。
不過,一中的做法與其他大部分學校相比,基本可以概括兩部分。
一是常規性重視,比如,在分班之前,召開家長會,與學生和家長們坐下來分析研究,力求針對每個人的學習特點,未來的專業選擇,報考方向等等問題,做到最恰當有利的選擇。
二是非常規性的重視,也算是一中自身的一種特色,學校到時會舉辦一些交流活動,請來熱心的往屆校友們來進行現身說法,把自己當年的經驗、教訓和一些感想講出來,回答學生和家長們的現場提問。
安然覺得聽起來這種活動有些像是多年之後的那種社會上由一些政府部門,文化媒體以及一些教育企業舉辦的報考召生交流會,區別隻在於一中完全是利用自己的優勢資源自我承辦的。
兩部分結合進行,可以讓學生和家長們最大限度的獲得信息和經驗支持,從文理分班一路到最後的填報誌願,這樣重視都會一路相隨。
這種帶有一中獨特色彩的常規和非常規性做法已經實行了很多年,事實上證明,成果還是非常不錯的,使它曆年來的升學率總是那樣的亮眼,別說是在本城的獨領風騷,就算是在省內也是可以排得上號的。
一中最初的建校人在最初的規劃和建設當初,就非常有智慧和先見性地為這所學校打下了與眾不同的精神和氣質,而一任任的後繼間後,又不斷的將將它們繼承並發揚光大,在時間的流轉中,這種精神和氣質越發的醇香成熟。
大概也正是這獨特的精神和氣質,讓一中擁有許多學校所缺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讓很多一中的校友既使在畢業多年之後,在母校有需要的時候,隻要一句召喚,便可以不計報酬的回到這裏來貢獻一份屬於自己的力量,並將這份熱情和愛心在年少的師弟師妹中間不斷的傳遞下去,成為一種源源不絕的力量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