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安家一家人連同三個吃貨就像是對這旅遊的話題著了迷,一連好些天,沒完沒了的談論著,不知不覺間都投入了不少的熱情。
一開始是由於安然的抽風,又是看旅遊手冊,又是做筆記,又是看全國的天氣預報,然後引發大家的集體討論,集體跑題和集體歪樓,於是,又反過來助長了安然的抽風程度和級別。之後,由於這位筆記控抽風抽得更加的認真,手裏又有著更加詳實的資料,再接著影響引導大家的討論、歪樓和跑題的熱情,互相影響著,越討論越來勁。
這一天,這話題歪著歪著,就從蜜月歪到了度假上,安然這個帶著前世記憶的重生人士就順嘴來了一句,“其實啊,過年什麼的,也有很多種歡度方式嘛,這旅遊就是一種啊。”
話雖這麼說,事實上,哪怕到了多年之後,這種春節期間不在自家老老實實的待著,按照傳統方式歡度春節的人在大範圍來講,其實相對來說也是少數,而且在這些少數之中,更是年輕人居多。
這些人選擇用旅行的方式來歡度春節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有一個共同特點還是思想比較新潮前衛一點,不太在乎傳統的形式,雖然也一樣重視春節,但他們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來重視。
至於說到具體的原因,那就五花八門了。
安然以前追文時遇到一個書友,她就是那種一到新年春節的假期就跑出去四處旅行的新潮人士。
不過,據她自己說,她事實並不是什麼新潮人物,完全是活生生被逼成的“偽新潮”。聽她說和書友們說,她的家鄉是一個小縣城。雖說時代不同了,新的觀念不斷衝洗著人們的頭腦,但在一些小城裏,還有很多舊的觀念依然勢力強勁,據說他們那裏的年輕人,尤其是女孩子成家是很早的,二十出頭就結婚的,是非常普遍的,一過了二十二三還找不到下家,那就是當地人嘴時的老姑娘了。哪怕是在外地讀書的女大學生們,如果不是在上學期間把自己給解決掉,那麼在解決個人問題前,最好別回家,或是少回家,不用說你家裏人急不急,單說你家周遭的親朋好友,鄰裏鄰居……等等的社會圈子就開始關注你這個大齡剩女,提起來必要,那誰家的小誰,都二十四了,現在連個男朋友都沒找著,唉,你說愁不愁人啊!
用她那個書友的話說,甭管你在外麵混得多麼風光,多麼牛叉,可你過了二十四還沒混上個下家,你的家鄉父老之中就有總超過半數的人否定你的一定,如果你要是年過三十還沒結婚生孩子,那得了,你在他們的眼裏就已經是個反社會的壞份子,別說你自個兒,就是你的父母兄弟在外麵都跟著抬不起頭來。
這其中,男的還稍稍好一些,女的就真是壓力山大,麵對著這種來自環境的壓力,大家都用一副“你到了年紀不結婚,肯定心理不正常”的眼神看著你,時間長了,也許真的不正常了。
這位書友自言,她其實是屬於那種特別戀愛,特別宅縮的個性,剛上大學那會兒,特別想家,一到周末就縮在被子裏想媽媽,想回家。性格也靦腆,而且也沒什麼事業心,有點得過且過的小懶散,骨子裏也很傳統的人。她上大學之前的理想是,畢業回家,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過那種混吃等死的美好生活。
但當她大一暑假回家的時候,周遭的親朋們就開始張羅著給她介紹對象了。這可把這位書友嚇得夠嗆,她自覺得還是花骨朵一樣的年紀,心性還沒定,對感情也很慎重堅持,實在沒辦法做到像家鄉的同齡人那樣相了親,相處個三個月半年的時間,覺得差不多就訂婚或是結婚的速成方式。
好在家裏的父母對她的個人問題也並不是多著急,還是支持女兒找個情投意合的,而不是為了結婚而結婚。
大學生的假期比較自由,有不少同學都想著趁著沒有工作,家庭負擔也不重的時候,大夥兒結伴天南海北的玩一玩,爭取把以前十幾年被作業書本壓迫的假期,以後幾十年被工作和家庭壓縮的假期都趁著大學時期給撈個夠本。
可安然的那位書友是個戀家的死宅,對她來說,假期的時候回老家,賴在父母兄姐的身邊,做個父母兄姐疼愛的老幺,吃好吃的,喝好吃的,才一口氣租上許多小說窩在家裏看才是最美妙的好日子,旅行什麼的,她還真沒什麼太大的興趣,太累,太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