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不攀比幾乎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在家鄉父老的麵前,誰不知道誰啊?根本不知道客氣為何物。
沒人願意當老二,誰都樂意在當地區老大。風光神馬的就不提了,關鍵是老二的名頭太難聽不是?
現在這兩支隊伍就憋足了勁,安然用她那小心眼的陰暗心理揣測著,這兩支隊伍這股心勁沒準就是從去年的春祭一直憋到了今年,可真不容易,耐力足夠長,沒準中途再遇著點什麼比賽,再添上點勁,那心裏估計都個個揣著把火,這會兒一股腦的都釋放出來了,看看那勁頭吧,都說北方的秧歌熱烈奔放,就像當地人的性格一樣,能讓人在冰天雪地裏感受到火一樣的熱情。
看看眼前吧,那可真是好熱情!
熱情到,安然覺得這兩支隊伍中的演員們互動甩過來甩過去的眼鋒都像帶著小火苗似的,明亮亮的炙熱。
但也真的好看。
這表演嘛,正常狀態下,可以從日常情況中看出功底來,尤其這種專業演員,一般情況都是四平八穩,不會出大錯,也很敬業。
但你要說,場場都那麼全身投入,其實想想,大多數從業者也很難做到這一點。那必須有極大的精力和過人的毅力,無比熱情,甚至還有非同一般的體力。
否則在曲藝行裏也不會有一句話叫做,“不瘋魔不成活”。
瘋魔的人有時才有無窮無盡的精力,毅力,熱情,和似乎瘋起來永不枯竭的體力。
但真正成名成家的人都是少數,一般人隻要能做到勤勤懇懇的正常演出,就已經稱得上是敬業了。
但在此時此刻,這種兩支隊伍憋勁競技的時刻,這兩隊的演員們卻是煥發出平時演出中所難得一見的熱情,似乎是想將別時所積攢出來的精力都盡數釋放在這一場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動之中。
很多時候,敬業和玩命是有著很大的差別的--沒錯,雖然玩命這個詞用在這裏是比較誇張,但看著一個個舞得別提多賣力的演員們,安然覺得還是用這個誇張的詞來形容才更有味道。
敬業的演出是很精彩,但玩命的演出更讓人驚豔。
安然覺得自己還真沒看過這麼精彩的秧歌,好吧,這也與她少見多怪和以前都沒怎麼認真觀賞有觀。秧歌這種傳統又大眾的娛樂形式實在是太普通了,就像路邊的蒲公英一類的野草野花一樣,對於北方人來說,太過常見,以至於往往就忽略了它的那份野生而天然的魅力。
雖說是專業隊伍,但憑心說,這些演員,特別是女演員,長相就是中等水平,撐死也就是稍稍偏上一點點,舞台妝式的濃妝並沒有讓她們顯得更加漂亮明媚,與電視裏的那些更加纖細,更加美麗的舞蹈演員以及影視明星相比,雖說不至於是天差地遠的差距,但距離也確實不小。
津源本就是個小城,而秧歌這種來自鄉間,長自鄉間的藝術形式,近些年來,這些職業隊伍已經是越來越難以生存下來,這也導致,越來越少的年輕人投身到這種藝術形式中去。
眼前這兩支專業隊伍中的演員們,無論男女,哪怕是化著如此濃重的舞台妝,哪怕是夜色中的燈光並不如白天的日光明亮,依然可以看出這些人的年齡已經過了最好的花樣年華,都是三十出頭的年紀了,雖然從個人的技藝來講,正是最成熟圓滿的時候,但是精力和體力也正是開始要從巔峰慢慢下滑的時候。
但是此時在半個小城的人們的矚目之下,在這些並不特別年輕,也不特別漂亮的藝術工作者們全心全意的和著節拍熱烈舞動起來的時候,看著看著,你會被他們身上散發的那種奔放的熱情所感染,他們或歡笑,或飛眼,或搞怪,或揚手,或跳躍的身影,讓你看著看著,就會忘了他們真實的長相,那些平凡的,普通的,並不靚麗的眉眼會隨著你的投入,隨著他們的盡情表演,變得魅力十足,那些外表的長相在你的眼裏都變成了細枝末節,你的關注點不再放在那些無關緊要的方麵,那些東西並不能讓他們的表演失色,反而讓你更加的關注於他們的演出本身。
演員們扭動得投入,觀眾們看得也盡興,就如同那些先行的樂手一樣,有些受到演員們表演所感染的觀眾們也忍不住和著節拍,隨著演員們的舞動,跟著搖頭晃腦起來,更多的人們則是跟著那些搞怪的演員們哈哈大笑,不停的拍手鼓掌給他們的表演捧場鼓勁,不時的指指點點,與身邊的家人們議論著那個女演員扭得更好,哪個男演員的功夫了得,哪個醜角的動作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