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用美國式的人際網絡是有難度的,因為澳大利亞人不喜歡作自我推銷。
▲ 到澳大利亞的中國人和美國人應當明白,在澳大利亞,為重要人物提供特殊待遇或服務的做法是很少見的(政府的官方客人也許能例外)。不把你當成特殊人物是很正常的,並不意味著對你的不尊重,這隻是澳大利亞人處事的方式。
▲ 美國人的自我推銷常常被視為做作之舉。澳大利亞人不喜歡這樣,也不尊重這樣的人。
▲ 如果美國人要到澳大利亞去,了解很多澳大利亞人不會自我推銷這一點是很有用的,這並不代表澳大利亞人在自身硬件方麵的缺乏。要理解這種行為隱含的是他們謙遜的態度。
▲ 在澳大利亞,你要注意謙虛,不要自我吹捧,尤其不要說“我是最棒的”。
▲ 澳大利亞人不會告訴他人自己的很多成就。中國人希望與同等地位的人交朋友,所以需要一些信息來估量對方的身份。因此,想要和中國人建立關係並發展長久的友誼可能會有困難。
◎ 美國人
▲ 在美國做生意時,澳大利亞人也許可以考慮嚐試著說你是優秀的或者是最棒的。澳大利亞人通常覺得這樣很難做,結果是美國人很容易忽視澳大利亞人的真正價值。一個解決之道是讓人在商業會麵或會議上替你宣揚你的優勢。對於力求表現“謙虛”的中國人也需如此。
▲ 在美國,身為重要人物的中國人必須學會告訴別人(或則讓他人替你說)自己是誰,否則可能得不到與身份相符的待遇。
▲ 中國人應當明白,美國人告訴你所有自己的成就是為了給你提供判斷他身份的信息。對美國人而言,這種自我推銷很正常,不能看作吹噓。當然也不意味著他在作秀。
▲ 中國人覺得急於把自己的成就告訴美國人挺奇怪。他們甚至可能會懷疑美國人的誠實。
◎ 中國人
▲ 你在中國的地位經常需要在初次見麵之前就樹立起來,以便對方知道該怎樣對待你。這就避免了你在會麵時自我吹捧的麻煩,並能確保你得到恰當的待遇。
▲ 在中國,最好通過第三方樹立你的威信。中國人通常會通過共同的朋友、夥伴或者中介人來認識陌生人。
▲ 有名望的或者重要的澳大利亞人物應當對自己可能受到的特殊待遇有心理準備。如果你沒有得到特殊待遇,說明他們不重視你。
▲ 需要你從第三方那裏了解到某個中國人的背景信息,因為你很難從這個中國人本人那裏獲得有關他的信息,包括他的成就在內。因為中國人所受的傳統教育使他們很謙虛。
接受讚揚
如果別人工作出色,你會怎樣肯定他呢?說謝謝還是肯定他的身份?我們都喜歡積極的鼓勵,但我們是否都以同樣的方式給予和接受這樣的鼓勵呢?
美國人和中國人很樂意給予讚揚,而澳大利亞人習慣於少言寡語。“幹得不錯,老友!”這樣的稱讚已經被認為是對一個澳大利亞人的高度肯定。美國人和中國人傾向於用更多具體的讚美詞,包括一些華麗的措辭。中國人很會誇獎人,因為這是他們給人麵子的一種表現,也是禮貌的體現。然而,中國人的讚揚經常是禮節性的,事實上他們可能認為你並不值得這些讚揚。發自內心的讚揚是比較少的。他們心裏可能會讚賞自己孩子的行為和表現,但卻是吝惜給予讚揚,總是希望他們能繼續改進。他們擔心給孩子太多讚揚會寵壞他們,怕他們長大了不懂得謙虛。用美國人和澳大利亞人的標準來衡量的話,中國人在這方麵也許太苛刻了。
澳大利亞人可能話很少,特別是誇獎他人時。他們不希望替其他人,尤其是朋友套上高帽子。太優越會給人不好的印象,因此他們給予的讚揚較少。讚揚經常是帶點輕微的奚落(挖苦的讚揚)或是非常微妙和含蓄的。很多澳大利亞人受到誇獎時會覺得尷尬,特別是如果讚揚過於花哨、過於公開或太誇張時。最近幾年來,澳大利亞一直在爭論他們是否在公開場合對自己的成就表現過於低調了。有人建議每個人都應該停止對自己和他人成就的不屑一顧。也有人說人們應當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更不該用嘲笑的態度對待那些擅長於某項工作或事務的人。這種爭論並不是在提倡人們該吹捧自己的成就,而是建議人們積極肯定自己所取得的成功。有些澳大利亞人在科學領域和商業領域的很多方麵都走在最前列,但是都不為人所知。評論家建議澳大利亞作為一個民族,應該更加公開地承認這些成就,並以此為驕傲。
相反,美國人正麵地接受公開讚揚的態度是可取的。他們堅信大量的正麵鼓勵是有益的。在他們的私人關係(孩子和朋友)和職業生涯中都是如此。正麵的讚揚意味著鼓勵,可以使他人擁有良好的自我感覺。如果你對自己感覺良好,美國人相信你會有出色的表現。讚揚也被美國人用來打破談話的僵局。他們說的很可能就是他們所想的,但他們的目的是讓對方感覺好些,以便開始談話。
文化差異要點
◎ 澳大利亞人
△ 澳大利亞人不大願意給任何人讚美或肯定。
△ 他們具有強烈的平等意識,此外,很難公開承認他人的成就。
△ 他們具有平等觀念,例如,每個人都應該處於同一水平,如果你想要高於他人,就會被砍成同樣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