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長安1(1 / 2)

軍機處本是兵部尚書和內閣大臣們商討軍事之地,但接連數日關禦瓊都將朝中大臣們,尤其是其餘幾司的尚書們叫來這裏洽談事宜,說是洽談,無非就是關禦瓊找他們來聊天說地,讓他們看些陳發老舊的國事資料罷了。反正無論如何都要將他們留個三四個時辰,早朝結束來到這兒,回去都已快傍晚了。

“我記得……王老弟從前是先皇的侍衛,本不是刑部之人?對吧?”

關午慶離開後,六司們就坐在軍機處內百無聊賴的翻閱著全國各地的駐軍情報,這本是關禦瓊的職責,可他又是大司馬,本朝又無人擔當宰相,他的話就連當今聖上也要聽進耳朵裏。關禦瓊突然將手中文件一方,側身微笑著詢問王尚書。其餘的幾個尚書們也都好奇的看了過去,原來這王尚書並不是從刑部升任的?

王奎封先是一愣,不知這關禦瓊葫蘆裏賣的什麼藥,怎麼突然說起這個來了?不過還是畢恭畢敬的回了話:“是,王某本是先皇的貼身侍從,跟了先皇有十五載,先皇駕崩時將刑部交付於我……”

“噢,那就是先皇的遺旨咯?王尚書真是深得先皇喜愛啊,哈哈哈……就連。”關禦瓊突然嬉笑起來,先抬手,讓其餘尚書們都看向自己,接著說道:“就連薛太後有什麼事都找你商量,啊?哈哈哈哈!”

這老不死的是暗喻,你王奎封在先皇死後就當上了尚書之位,怎麼多年還幫著一個未亡人,你姓王的莫非是和薛太後有染?

屋內的其餘人也都尷尬的陪笑兩聲,禮部尚書‘方百貴’也就是負責此次高麗使節接待宴席的負責人,他站起身子走到王尚書跟前。

方百貴聲音雖小,但屋內本就安靜,他的話其餘人也是聽在耳裏:“王尚書,關大人之意,你有什麼事大可找關大人商議,無需再與一個女人為伍,識時務者……”

“識時務?如今天下太平,何來時務?難道有人想要造反不成?”王奎封板著個臉看著眼前一副小人得誌的方百貴,六司之中,他是最奉承關禦瓊的,本就沒有什麼才能,混到個禮部之職,平日裏就是給關家當狗腿子。

這話一出,關禦瓊麵露怒色,他本想調侃下這王奎封,試試他的底氣,沒想到這廝如此大膽。其餘的尚書們都因關家的淫威不敢造肆,也隻有和薛太後一夥的王奎封敢在他麵前如此口無遮攔。此時方百貴臉都綠了,回過頭看見關禦瓊正睜大著眼睛望著這邊,嚇得退後了數步。

“爾等今日都先回去吧!王尚書!你留下……!”

關禦瓊站起身子,一拍桌板,屋子裏的其餘尚書們趕緊站起身子彎腰拘禮告退。而王奎封依舊挺直腰板坐在那兒,等著屋子裏隻剩下關禦瓊和王奎封二人後,關禦瓊收齊了怒色,轉而是一幅笑顏走到王奎封麵前,王奎封輕哼一聲,自己與這老頭少說也打了十幾年交到,他是故意支走其餘人的。

“關司馬有話就請直說,王某是一介武夫,聽不懂那些個拐彎抹角。”

“王尚書,莫生氣,莫生氣嘛,我知你對先皇和太後是忠心耿耿絕無二心,但眼下……”關禦瓊走到他麵前,拿起桌上的書卷放在手上敲打:“眼下‘齊氏’江山氣數已盡,齊禦碌碌無為,齊索和他父親還是有罪之人,薛太後想要保住他丈夫的江山……王尚書是否也覺得力不從心了?”

這關禦瓊連自己外孫都能鏟除,畢竟是個隨時要進棺材的人,他也是想在活著的時候將掌權人的姓氏過度為關罷了,如今局已設,薛太後和刑部不得不跳進關家下的死套,後天的宴席裏,關家勢要吧薛太後鏟除,吞並刑部。如今關禦瓊找王奎封私聊,無非隻是想別那麼麻煩了。畢竟就在剛才,關午慶送來了‘攘王’調兵的消息,稍有不測,齊索進長安,這棋局可就亂了套了。

“關大人……勢在必得?”王奎封抬起頭,抱有疑惑的問到。

“當然!”關禦瓊自信滿滿,關家現在的權勢,別說讓齊禦讓位,就是將各路藩王革職都成,但這也隻是說說罷了,真要敢讓那些個藩王,那反彈的效應也是關家受不起的。

“如此自信,王某自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自了,那麼關大人,是要在下如何配合您呢?”

關午慶帶著爺爺的調兵檄文回到關家大院交於關曾河。

“這是?”

關曾河看著手中父親親筆所寫的調兵檄文,關午華已從山海關領來了部隊,為何此時還要從川蜀之地再調兵前來?如此一來二回,不就讓人知道了長安有變嗎?

“爺爺這是未雨綢繆,我們除掉了薛太後和刑部,外王們定會察覺不妙率兵回朝,皆時午華領回來的幾千人馬還不足以抗衡他們,再調些兵馬回來,雖會被人察覺,但也無可奈何,曾河伯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