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瘡
一、臨床基本症狀
疔瘡又稱癤腫,是指單個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症。初期為圓形的小硬結,紅腫疼痛,隨後逐漸增大,呈錐形隆起,數天後由於組織壞死、溶解,結節變軟,中央突起,形成黃白色膿栓。膿栓自行破潰脫出,流出少許膿液,炎症就逐漸消失而愈。一般無全身症狀,僅在身體抵抗力弱時,感染擴散引起轉移性膿腫才出現相應的症狀,如發熱、畏寒、頭痛、口苦咽幹等全身不適。另外,生在麵部、鼻部、口唇部的疔瘡,如擠壓或處理不當,常可引起顱內感染,死亡率高,要特別警惕。
二、食療保健處方
(一)預防保健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注意正常的皮膚衛生護理外,在飲食中應注意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如嗜食辛辣、過量飲酒等。多飲開水,每日為1500~2000毫升左右,以便皮膚保持充足的水份,增加代謝。盡可能多食一些對皮膚有營養保護作用的食品,如植物油、奶類、大豆製品、豬肉皮,動物的肝、蛋類及綠葉蔬菜、真菌類蔬菜等,這些食品中分別含有多不飽和脂肪酸,各種維生素、蛋白質、微量元素、尼克酸等營養物質。多不飽和脂肪酸,是構成細胞,促使皮膚新生,保護皮膚免受損害必不可少的營養成分。維生素E、維生素A、維生素B2,微量元素鋅及尼克酸等對皮膚健康亦具有特殊的作用,能促進皮膚的血液流暢,改善皮脂腺的分泌,防止細菌滋生,以減少疔瘡的發生。
(二)治療處方
根據患者體質的強弱,疔瘡發病時間的長短,有無膿栓及全身症狀,選擇相關的食品、藥膳,以促使疔瘡盡快得以康複。
1.主食的選擇
在主食中要注意選食一些如小米、玉米、糯米、高粱米、蕎麥及全小麥粉等粗雜糧,因粗雜糧中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尼克酸的含量明顯高於細糧,對疔瘡有較好的治療作用。陳小麥、赤小豆等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食品,亦宜選食。
2.肉食的選擇
宜選食豬瘦肉、鴨肉、鴿肉;豬肝、羊肝等動物的肝髒;貝類如牡蠣肉、蚌肉、蛤肉等;以及雞蛋、鴨蛋和牛奶;以上食品營養豐富,且不滋膩生熱助邪。
3.蔬菜的選擇
小白菜、苦瓜、絲瓜、胡蘿卜、番茄、甜柿子椒、油菜、芹菜、黃瓜等,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E、食物纖維、微量元素鋅、硒等。這些蔬菜不僅對疔瘡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而且也是食品中最主要的堿性食物,可以中和主食和肉類食品的酸性,使身體內酸堿趨於平衡,消除易於細菌滋生的酸性環境,有利於疔瘡的愈合。亦可選食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綠豆芽、菊花腦、馬齒莧,以及對皮膚有特殊營養作用的白木耳等。
4.水果的選擇
柑桔、刺梨、西瓜、羅漢果、香蕉、枇杷、柚子等對提高機體的抗感染能力有一定作用。硬果類可選食榛子、西瓜子、花生等。
5.精選菜肴配方
炒綠豆芽
【配方】綠豆芽250克,食油及調味品適量。
【製法】將綠豆芽挑去雜質洗淨。食油放入熱鍋內,加熱至沸,然後綠豆芽下入鍋,再放食鹽、醬油,翻炒去生,少加味精即成。
【功效】解熱毒、利三焦,適用於熱毒疔瘡,伴小便赤熱不利者。
【用法】每日作菜肴食用。
肉片炒芹菜
【配方】豬瘦肉50克,芹菜150克,食油及調味品適量。
【製法】將豬瘦肉洗淨切片,用水澱粉少許食油醃製;芹菜洗淨切段。熱鍋中加食油適量燒至沸,然後下入豬肉片翻炒至變色,放醬油、食油、料酒略炒,再加入芹菜段炒熟,加少許味精即成。
【功效】益脾胃、清熱毒,適用於各期疔瘡,尤其對膿栓已成者療效更好。
【用法】可作佐餐菜肴。
銀耳花
【配方】白木耳50克,雞蛋3個,紅櫻桃、香菜及調味品適量。
【製法】將白木耳用溫水泡2小時,漲發後掐去根洗淨。取雞蛋清放入碗內,加水、香草粉、冰糖麵,攪勻。用12個羹匙,裏麵抹上芝麻油,將攪好的蛋白倒在羹匙裏,將櫻桃用刀改成梅花瓣形狀,點綴在羹匙內的蛋清上,再點上香菜葉,上屜用小火蒸6分鍾取出。鍋內加入水和冰糖,冰糖溶化後,加入銀耳、香草粉,燒開後,倒在湯盤內,將蒸好的雞蛋清從羹匙裏取出,逐個放在銀耳上麵,擺成一圈即成。
【功效】本菜色味俱全,清涼爽口,且具有清肺熱、除熱毒,潤肌膚,滑腸道的作用。適用於疔瘡初起,紅腫熱痛,伴有大便幹燥者。
【用法】可作點心或菜肴常食。
金瓜絲伴萵筍
【配方】鮮金瓜500克,萵筍500克。
【製法】將金瓜、萵筍去皮洗淨,切成細絲。鍋中加清水用火燒開,放入金瓜絲、萵筍絲焯一下,裝入盤中,放入食鹽、味精、香油、食醋適量,拌勻即可食用。
【功效】清火解毒、通利五髒,適用於疔瘡各期,並具有減肥的作用。
【用法】可佐餐常食。
苦瓜炒肉絲
【配方】苦瓜30克,豬瘦肉50克,食油及調味品適量。
【製法】將苦瓜剝去瓤子後洗淨切絲,豬瘦肉洗淨切絲,加少許食鹽、油、水澱粉醃製。熱鍋中加食油適量,待燒開後放入肉絲煸炒至變色,再放入苦瓜絲,炒至將熟時加入食鹽、味精、芝麻油再炒片刻後出鍋裝盤。
【功效】和胃益陰、清熱解毒,適用於各期疔瘡。
【用法】佐餐食用。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6.精選藥膳配方
土茯苓燉龜肉
【配方】土茯苓6克,龜肉100克,香菇30克,火腿肉50克,胡蘿卜100克,調味品適量。
【製法】將土茯苓去雜質洗淨;龜肉洗淨,切4厘米見方的塊。香菇洗淨切片;火腿肉切片;胡蘿卜洗淨,切3厘米見方的塊;薑拍破,蔥切段。把龜肉、土茯苓、香菇、火腿肉、胡蘿卜、薑、蔥、鹽、紹酒放入燉鍋內,加水適量。把燉鍋置武火上澆沸,再用文火燉煮50分鍾即成。
【功效】滋陰補血、解毒殺菌,適用於素體陰虛,陰血不足,癤腫潰破,其口不斂。
【用法】作佐餐菜肴分數次食完。
【注意事項】疔瘡初起,火毒內熾者,不宜服食。
枸花燉乳鴿
【配方】乳鴿1隻,北黃芪30克,枸杞子30克,調味品適量。
【製法】將乳鴿浸入水中淹死,除去毛和內髒,洗淨切塊。放入盅內,加水適量,再加入擇選後洗淨的北黃芪、枸杞子及適量食鹽、蔥、薑,將盅放入蒸鍋內,隔水燉熟即成。
【功效】補氣益陰,托毒透膿。用於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疔瘡成膿不潰,或瘡口難愈。
【用法】飲湯食鴿肉,隔天1次,連用3~5天。
陳小麥綠豆糕
【配方】陳小麥粉500克,綠豆粉500克,糯米粉500克,白糖適量,黑芝麻適量。
【製法】將黑芝麻置文火上炒香。陳小麥粉、糯米粉、綠豆粉、白糖合勻,加清水適量,揉成麵團,做成糕,在每塊糕上撒上黑芝麻,上籠蒸15~20分鍾即成。
【功效】健脾胃,解瘡毒。用於疔瘡初起,或膿腫己成。
【用法】可作主食常食。
魚腥草拌萵苣
【配方】鮮魚腥草100克,萵苣500克。
【製法】將魚腥草擇選後洗淨,用沸水撈過加鹽漬,萵苣洗淨切絲加鹽漬。兩者共放入盤中,再加蔥、薑、蒜、醋、味精、香油適量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用於疔瘡各期。
【用法】可佐餐常食。
【注意事項】素體陽氣不足或脾虛便溏者不宜多食。
7.常用飲料、鮮汁、飲、露
鮮藕雙花飲
【配方】鮮藕250克,鮮雙花20克,白糖適量。
【製法】將藕洗淨去皮,切成0.2厘米的薄片,雙花也用清水洗淨,一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將鍋置於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煮熟20分鍾,濾渣取汁,加入白糖調勻即可。
【功效】涼後清熱解毒。適用於營血熱熾、瘡周紅腫、疼痛者。
【用法】當日分數次飲完,連服數日。
苦菜薑汁
【配方】鮮苦菜(全草)、生薑適量,黃酒10毫升。
【製法】將苦菜全草用清水洗淨,切碎後放入碗中搗爛,用潔淨紗布絞取汁液。再以生薑洗淨,切為碎末,搗爛,也用紗布絞取汁液。兩汁等量合並,每取30毫升,兌入黃酒。
【功效】瀉火解毒,適用於疔瘡反複發作熱毒較盛者。
【用法】飲時可適當加水,分兩次飲完,連飲數天。
香蕉根汁
【配方】香蕉根適量,白糖適量。
【製法】將香蕉根洗淨,切成細末,加清水浸泡約20分鍾,再用潔淨紗布絞取汁液約300毫升,加白糖調勻即成。
【功效】涼血、解毒清腫通便,適用於疔瘡初起紅腫熱痛,伴有大便秘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