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杖刑(1 / 2)

袁紹的臉色很不好,倒並不是說曹操他們打了個勝仗麵子掛不住。他不是袁術,還不至於刻薄和小心眼到那種地步,加上他和曹操多年的友誼,對於曹操能夠獲勝歸來他心中還是有幾分歡喜的。

讓他麵色鐵青的原因是,據自己的眼線來報,傳國玉璽落到公孫瓚的手中,而看他那樣子,似乎並沒有交公的意思。

按曆史的發展,傳國玉璽應在昨夜未孫堅偶然在一座枯井中所得,可是由於高順穿越而產生的蝴蝶效應,孫堅昨晚陪曹操幹仗去了,結果發現玉璽的人就變成了公孫瓚。

除了獲得玉璽的人有所變化之外,至於其他的,那就和曆史上的發展差不多了。公孫瓚找到玉璽後大喜過望,隨即就產生了私吞的想法,而他找到玉璽的這一幕又不巧被袁紹的一個手下看到,並將之稟報給了袁紹。

“來人,升帳,喚諸公集合議事!”

眾諸侯們來到大帳的時候,並未意識發生了什麼事,還以為袁紹所針對的是曹操等人私自出兵一事。曹操等人也是一頭霧水,看袁紹臉上這架勢絕不像是給自己慶功行賞的,難道是要問罪於自己不成?曹操並不認為是這樣,袁紹還是很注重袁氏一門四世三公之名聲的,自己好歹是率軍打了個勝仗回來,他再進行問責的話,豈不是當著天下諸侯的麵挑明說他袁本初乃心胸狹窄之人麼。

“諸公。”見人都到齊了,袁紹遂開口說道,“昨夜孟德、文台率兵出擊,破敵軍三萬,我先在此恭賀了。”袁紹先對曹操的勝利表示讚揚,盡管說話的時候他的臉色已然鐵青。

“孟德、文台行此大義,吾自是欽佩不已。”隻聽得袁紹話題一轉,語氣隨之變得淩厲許多,“但是,我等諸公之中,卻有奸佞之徒得傳國玉璽而私藏之,莫非欲等來日董卓敗亡之時,取而代之不成!”

這頂帽子扣的可夠大的啊,在坐諸侯全都變了顏色,不禁四鄉張來望去,想弄清楚袁紹說的到底是誰。

“公孫伯珪!速將玉璽交出!”袁紹突然對著公孫瓚大喝道,更是讓其他人驚疑萬分。

“袁本初,你血口噴人!”這種事公孫瓚當然不會承認,私藏玉璽形同謀逆,說不定帳中就藏著袁紹安排好的刀斧手。自己咬住不鬆口,袁紹說不定還顧忌在座其他諸侯的想法不敢動手,可一旦承認,那今日自己可就真是死無葬身之地了。

“公孫瓚!爾莫非想造反麼!”

“我若私藏玉璽,來日必萬箭穿心而死!”

眾諸侯麵麵相覷之後,也相繼開口說話了。有未公孫瓚說情的,也有勸公孫瓚交出玉璽的,整個大帳亂成一團。

曹操在一旁眯起了眼睛,他也沒料到事態竟會發展成這麼一幅模樣。他料想袁紹說的是真的,畢竟就現在而言對方實在是沒有無端誣陷公孫瓚的理由。坐在他身旁的劉備也是一幅焦慮的樣子,原本按劉備的地位,是沒有和眾諸侯平起議事之資格的,但他昨夜畢竟也立下了功勞,因此今日也給其設了一個位置。

劉備雖不清楚袁紹為人如何,但他和公孫瓚乃同窗,自然知道其秉性與野心,他是完全做得出來私藏玉璽這種事的。而想那袁紹也應該不會無的放矢,這十之八九是確有其事了。劉備不禁犯了難,他一心的誌願就是複興漢室,若是其他人作出這種事,他早就視之如寇仇了。但公孫瓚不同,兩人之間同窗私誼甚厚,可以說這個世上除了關張之外,與劉備友情最深的便是公孫瓚了。遠的不說,昨晚公孫瓚還借給劉備三千兵馬呢,而這些人馬差不多也都死絕了,這讓劉備很是愧疚了一番。

這是劉備才剛滿三十歲,還遠不是以後那老謀深算的梟雄,一方是國家大義,一方是私人情誼,讓劉備很是為難。

最終兩人吵到後來不歡而散,公孫瓚直接帶著他的兵馬回北平了。袁紹的確在帳中布下了刀斧手,可公孫瓚死不承認,在沒有證據的前提下他也不好當著天下諸侯的麵妄行殺戮。不過經此一事,他和公孫瓚之間的仇怨便提前產生了。

以公孫瓚的離開為契機,眾諸侯也紛紛向袁紹表示了想要告辭的想法,然後紛紛領兵回自己的領地去了。曹操雖然無奈,可也無法阻止,也隻能看著偌大的反董聯盟頃刻間解體,然後領兵回陳留。

在大軍開拔前一天,曹操讓軍士把高順叫來打了二十軍棍。在追擊董卓前,高順為了拐來趙雲而耽誤了出兵的時機,曹操當場下令將高順杖五十,以懲遲到之過。隻不過那時發兵在即,所以延後執行。高順當時沒被打,等到在戰場上殺了幾個人後,腦熱之下便就將這茬給拋到九霄雲外去了。然而曹操對這事可一直沒忘呢,在他心目中不管什麼理由,觸犯了軍紀就一定要受到懲罰,就算有差別也隻是懲罰的輕重罷了。如果這次放過高順,那就開了一個極差的先例,將來治軍必將遇到更多的困擾。

不過趙雲的武勇曹操也是親眼見證的,其武藝在自己軍中恐怕是無出其右了,即使是典韋恐怕也要略遜一籌。深愛人才的曹操對於得到一個如此英勇善戰的將領,自然是大喜過望,戰後便授其驍騎校尉之職。由區區一個統領五人的伍長。一夜之間就被提升到能單獨統禦一部的校尉,趙雲自然是感激涕零。這叫什麼?這就叫知遇之恩啊!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對於趙雲這樣的忠義之士來說,除非曹操主動趕走趙雲,否則就看在這知遇之恩的份上,他此生就決不會背棄曹操。而正是看在高順將趙雲帶來的份上,曹操才將懲罰由杖五十降到杖二十,減少了其一大半的受杖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