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八章 三線作戰之宛城激戰(三)(1 / 1)

“想要劫營成功,其實並不困難。”郭嘉臉帶微笑,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確實,劉表軍中,徐庶、陳宮,包括蒯越,都是智計不俗之輩,甚至蔡瑁本人,也勉強能稱作是一名智將。如果太過小視對方,結果很可能會自取其辱。

郭嘉從不認為自己就是天下最聰明的人,他一向堅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對於徐庶等人也予以足夠的重視。不過這一回,他對自己想出的計策確有百分百的把握,相信必然能夠成功。

當即,郭嘉便將自己心中的計劃,詳詳細細地說給高順和徐晃二人聽。

徐晃聽完之後,撫掌大笑,顯然是對郭嘉的計劃極為看好。

在徐晃看來,隻要依郭嘉之計而行,想必城外的數萬劉表軍定會全軍覆沒。

相比於徐晃來說,高順的神情則不像對方那樣顯得激動無比。

不是說高順不看好郭嘉的計策,相反他也認為郭嘉的計策十分出色,如果敵軍陣中沒有那個叫作諸葛亮的人物,僅憑徐庶等人,怕是當真無法逃脫郭嘉的算計。可是作為一個從後世穿越而來之人,對諸葛亮的敬畏可以說絕非這個時代之人所能理解的——至少現在絕對無法理解。

先前高順獻草人借箭之計,就曾想過被諸葛亮看穿的可能性,隻不過那時就算被看穿也沒有大礙,大不了白做一些草人罷了,又不會有什麼其他的損失。

可現如今大軍要出城劫營,牽扯甚廣,這一旦被對方看破,那後果也就嚴重得很了。

不過高順也在想,自己是不是把諸葛亮看得太重了,畢竟諸葛亮也隻是一個人,而不是全能全知的神。平心而論,郭嘉的這條計策實在是相當高明,如果因為自己一味的杞人憂天,而耽誤了擊破敵軍的大好良機,那當真是自己的罪過了。

最終,高順沒有提出反對,最重要的是,他並沒有反對的借口。

今夜的月色很明亮,在月光的照耀下,周圍的情況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這樣的一個夜晚,似乎並不是十分適合劫營。

不過夜色怎麼樣已經無所謂了,因為劫營的人已經出了城,不可能回頭了。

雖然原本請命劫營的乃是徐晃,不過在郭嘉的計劃中,無論是高順還是徐晃都要參與到這次劫營的過程中去,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計謀成功。

高順從陷陣營中選出最精銳的五百人,被其他士兵用繩索陸續從宛城城牆上給吊下去。

五百人在城牆下集結完畢後,馬上便向遠處的劉表軍軍營襲去。

到了劉表軍軍營外,高順令身後的士兵務必保持安靜,不要發出什麼聲響。

雖然料想軍營內多半有埋伏,但是也要考慮到對方並沒有防備的可能性,所以能安靜的話還是要盡量保持安靜的。萬一對方無備,自己卻發出動靜驚擾了敵軍,那才真的叫愚不可及呢。

令人趁機殺死在外巡哨的兵卒,高順帶著五百陷陣軍士衝入敵營。

不過可惜的是,劉表軍軍營並非處於不設防的狀態,在陷陣軍士闖入軍營之後,四麵八方立刻便有許多火把被點亮,無數的兵卒如同蜜蜂出巢一般,不斷從周圍湧出。

不過高順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倒也未因此而驚慌失措。

現在他要做的,就是憑著自己的五百人,拖上一陣子時間。

敵軍軍營中,士兵有數萬之眾,而高順這裏隻有五百人,想要拖上一段時間,說說很簡單,但實際上難度可想而知。

五百對數萬,那可是幾十倍的兵力差距,即使陷陣營戰力高出劉表軍一大籌,如此巨大的數量差也不是戰力上的優勢可以挽回的。

高順甚至能夠想到,自己這五百人說不定要犧牲一大半。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誰叫自己手下統領的陷陣營是曹軍中的精銳之師呢?所謂的精銳,雖然是戰場上實力最為雄厚的隊伍,但很多情況下也是戰場上死得最快的隊伍,因為他們被指派的,必定是戰場上最為危險的任務。

作為精銳,就要有在戰場之上率先赴死的覺悟,這就是精銳部隊的宿命。對於這一點,自當初陷陣營成軍之時起,高順便心知肚明。

但高順不會退卻,因為這陷陣營是他在這個時代的立足之本。陷陣之誌,有我無敵,如果自己不遵從這八字原則,那麼高順高長恭,恐怕也隻是這個亂世之中一個再庸碌不過的普通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