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苞奉張任之命,帶領著五千人回軍成都,然而在路過梓潼的時候,他卻一下子突發奇想。
按張任所說,敵軍攻下涪城後,已然是強弩之末。
如果是那樣的話,自己又何必帶這麼多人回成都呢?要知道綿竹還沒有失守,而且照眼下的情形看也沒有失陷的可能,成都並沒有陷入危局,甚至可以說是穩若泰山。
自己帶這麼多人進入成都,隻不過是在城中待命罷了,之後便基本失去了獲得戰功的機會,隻能平白看著前線的將士們廝殺立功。
那樣的話,自己升遷的機會不就隻能白白錯過了麼,冷苞可不會認為自己隻是帶著五千名士兵進入成都城,劉璋便會因此授予自己一份功勞,讓自己的職位有所提升。
冷苞雖然算不上是利欲熏心、急功近利之人,但對功名終究有所求。
一番思量之後,冷苞令自己身邊的裨將率兩千人進入成都,而自己則帶著剩下的三千人由梓潼繞道趕往涪城北方安營紮寨,以求和李嚴前後夾擊,一舉消滅偷襲的曹軍。
這樣一來,自己也能分得戰功了吧。
涪城之內的高順,此時當真是有苦難言。
雖然綿竹近在眼前,可高順卻沒有前去攻打的膽量。並不是說高順膽怯畏戰,隻是以眼下的情形來看,確實沒有攻克綿竹的可能。
就在高順一籌莫展的時候,忽有斥候來報,有一支益州軍隊突然出現在涪城北方十裏處,已安營紮寨。
高順聞報,心頭一驚,益州軍隊出現在涪城北方?那支軍隊到底是從哪裏來的?
但靜下心來仔細一想,高順便也恍然了。出現在涪城北方的軍隊,必然是從劍閣那邊撥過來的。自己要費盡千辛萬苦偷度陰平道險地,才能繞過劍閣直指成都,但是對於原本就在劍閣之中的益州士兵來說,想要回援成都卻是再簡單不過了,隻需打開南邊的關門往回走就行。
那支突然出現的軍隊,想必就是劉璋從劍閣調回的援軍吧。
想要前後包夾自己麼,高順發出一絲冷笑。
確實,攻城戰對於如今的陷陣營來說,難度確實很大。一千多人往綿竹城裏一紮堆,哪怕自己統領的是名震天下的陷陣精兵,在綿竹城麵前也是束手無策,畢竟自己這方人數也已不多了。
但是,要是比野戰的話,高順敢擔保,普天之下,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在數量相近的前提下擊敗陷陣營的士兵!
那支益州軍既然膽敢駐紮在涪城城外,那麼自己就將其消滅就是!
據斥候的回報,援軍的數量約在三千左右,最多不會超過四千。
益州軍的大致戰力,高順經過幾場戰鬥下來也了解的差不多了,比起中原的軍隊是要差上一些的。高順有信心,自己能夠統領陷陣營將城外的敵軍一舉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