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6(1 / 3)

章節6

軍隊的眼睛

軍隊打仗,離不開地圖。有人把地圖比做“行軍的無聲向導”、“軍隊的眼睛”。

現代戰爭中,地圖成了軍隊組織指揮作戰必不可少的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美聯軍在諾曼底戰役時,陸軍三個集團軍,共30個師,海軍艦艇5 000餘艘,飛機12 800餘架,共約200萬人,使用地圖近3 000種,達7 000萬份。美軍侵朝時,第一個月隻有4個師參戰登陸,就用了1 000萬張地圖,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全部用圖還多。這說明,在現代戰爭中,地形圖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使用範圍也越加廣泛。

軍用地圖是軍隊中使用的軍事地圖,與普通地圖既相似,也有區別。軍事地圖所標明的主要是戰爭所需要的,包括各種道路、河流、橋梁;各種地形,如高山、丘陵、平原、沙漠、草原、沼澤等。軍隊就是依靠地圖來判定方位,確定行進路線和站立點,根據地圖分析研究地形,製定戰略戰術和進行戰鬥部署。離開軍用地圖,軍隊就像看不見的瞎子一樣。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基洛夫”級為通用型多用途巡洋艦,其適航性好,武備精良,電子設備先進,具有極強的反艦、防空和反潛作戰能力,其標準排水量2.2萬噸,滿載排水量2.8萬噸,艦長248米,寬28.5米,吃水8.8米,動力裝置為2座核反應堆和2台鍋爐,最大功率110兆瓦,可以以33節航速連續航行1.5萬海裏,全艦編製800人。

“基洛夫”核動力巡洋艦艦體細長,艦艏稍尖且呈上翹趨勢,其封閉型的艦艉呈方形,較寬闊,從艦體最寬處到艦艉寬度幾乎不變。該艦整個艦體可分為5段:第一段是首樓甲板,上麵裝有帆纜設備和反潛設備。艦艏柱傾斜度較大,艦艏呈小銳角,證明該艦裝有艦艏聲納。第三段是前甲板,從首樓至上層建築,長度較長,主要用於裝備各種導彈武器和一些小口徑火炮。第二段是上層建築,位於艦體中部偏後,主要配置各種電子設備的天線和指揮部位。第四段為後甲板,配置2座火炮。第五段為舷線低下處的後甲板,設有直升機平台和飛機升降機。

“基洛夫”號主要係統

“基洛夫”號的對艦攻擊係統主要有20座S-N-19型反艦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均布置在前甲板後部,發射井傾角45°。發射管成4排單行排列,每排有5個發射管,發射管裝在發射井內,由可自動開關的矩形蓋板保護。SS-N-19艦對艦導彈是一種流線型反艦導彈,由渦輪噴氣發動機推進,最大射程500千米。該導彈首次采用發射井垂直發射,可使導彈置於甲板的保護之下不易被海水腐蝕或戰鬥損傷,而且發射裝置所占空間小,導彈可從不同發射井中發射,免得發射後再裝填而浪費時間。

“基洛夫”號的電子設備

“基洛夫”裝備有當時較為先進的電子設備,主要有:1部“頂帆”三坐標早期預警雷達、1部“頂舵”遠程對空對海搜索雷達、6部導彈火控雷達(“眼球”/“圓頂”和“氣槍群”)、4部火炮火控雷達(“梟叫”、“歪椴樹”)、6部導航雷達(“棕桐陣”、“擊球”、“發辮”)、8部電子對抗雷達(“邊球”)、10個“鍾”係列電子幹擾儀和4個“酒桶”電子幹擾儀。此外,還有直升機導航雷達3部、T形柱紅外測距儀2部、“高杆B”敵我識別器1部、幹擾火箭發射器2座。另外,還裝備中頻艦首聲納、拖曳式變聲聲納各1部。

集體防護化學武器

化學武器的集體防護主要是利用永備工事和野戰工事。永備工事有掘開式和坑道式兩類。它們均配備濾毒通風係統、洗消設備和生活保障設施。野戰工事主要是塹壕、交通壕、單人掩體、崖孔及掩蔽部。它們也要安裝掩蔽門、過濾器和通風裝置。

機智果敢的排爆機器人

20世紀70~80年代,西方國家恐怖分子的活動和其他暴力活動頻繁發生,悄悄地投放各種炸彈進行威嚇破壞活動,製造緊張氣氛,成為恐怖分子進行恐怖活動的主要方式。正當人們恐慌不安的時候,勇敢的防爆機器人應運而生。這其中以英國和法國的研究尤為突出。

舉世聞名的英國“手推車”機器人就是其中之一。MK7型“手推車”機器人配備一台電視監視器、一支用於引爆爆炸物的破彈槍和各種轉臂、夾具及兩條鋼索。MK8型“手推車”機器人的控製部分有了較大改進,采用電荷耦合器件攝像機,提高了爆炸物清理效率。“超級手推車”機器人的性能更加優良,它是一種可在惡劣環境下工作的遙控車,車重204千克,長1.2米,寬0.69米,其攝像機頂部的最大高度.為1.32米,攝像機可以在距地麵65毫米處工作,因此它可以用來檢查可疑車輛的底部。它采用橡膠履帶,最大速度為55米/分鍾。發現爆炸物後,機器人可以用機械臂上的夾鉗將它取出,用鋼索將它拽走,或者用攜帶的霰彈槍發射1發子彈,擊毀引爆機構以解除危險。類似的機器人還有“哈德潤”爆炸物處理機器人、輪履結合的“搜索者”排爆機器人、“微型爆炸物處理機器人”以及享譽世界的“鞍綽斯”機器人家族等。

機槍

機槍又稱機關槍,一般指陸軍在地麵使用的機槍,另外在飛機、艦船和戰鬥車輛上也通常裝備機槍。作為陸軍兵器,機槍是步兵連以下使用的主要的自動武器之一,其主要任務是伴隨步兵在各種條件下進行戰鬥,用密集的火力支援步兵。

同其他步兵武器一樣,機槍也是根據戰爭的需要發展起來的,先是重機槍,而後出現了輕機槍及輕重兩用機槍。目前,機槍已形成了包括輕機槍、重機槍、通用機槍、坦克機槍、坦克並列機槍、航空機槍和大口徑機槍等多品種的機槍係列。

精確製導武器

精確製導武器是指常規武器中,那些命中精度很高的導彈、製導炮彈、製導炸彈等武器的總稱。這些武器能在很遠的距離之外,十分精確地擊中目標,具有“萬米之外能穿心”的本領。所以人們說精確製導武器具有“萬米穿心術”。“精確製導武器”這個詞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才出現的。20世紀70年代是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大發展,並很快應用到製導武器中的年代。20世紀70年代爆發了幾次局部戰爭,又為精確製導武器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

精確製導武器的關鍵是製導技術的應用。任何一種武器都希望能準確地擊中目標,這樣,就需要在彈頭向目標運動的過程中,根據彈頭偏差的程度和運動的狀態,不斷地調整彈頭與目標的位置,控製彈頭的運動狀態和軌道,使彈頭十分準確地擊中目標。

尋找目標的裝置一般都裝在精確製導武器的前部或叫頭部。一般情況下我們把精確製導武器的製導方式分為:雷達製導、紅外線製導、電視製導、激光製導等。如果按照控製引導方式分,可分為尋的製導、自主式製導、指令製導、地形匹配製導、波束製導、複合製導等。

精確製導技術

精確製導技術是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大力發展的新技術,如果我們把那時的精確製導武器稱為第一代,那麼到現在,精確製導武器大致經過了三個發展過程,或者說發展了三代。第一代的精確製導武器的共同特點是:製導方式單一,抗幹擾能力弱,攻擊效果差,操作也不是很方便。比如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研製的“薩姆-1”、“薩姆-2”地空導彈,美國研製的“奈基”地空導彈。這類導彈比高炮的命中精度高,但是,導彈的體積大,使用維護麻煩,地麵的配套設備龐大,機動性很差。第一代的空對空導彈主要采用的是紅外線被動製導,隻能從目標的尾後攻擊,當目標進行大速度機動時,攻擊的效果很差。

20世紀5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初,是第二代精確製導武器研製發展的時期,這時出現的精確製導武器,無論製導精度還是抗幹擾能力都明顯強於第一代,導彈的速度也比第一代導彈快。第二代精確製導武器的製導方式更加多樣化,有激光製導、紅外製導、微波製導、光電複合製導等。前蘇聯的“薩姆-6”、美國的“霍克”(改進型)都屬於第二代地空導彈。

20世紀70年代末,出現了第三代精確製導武器。這一代的精確製導武器具有多功能、多用途、抗幹擾性強、速度快、製導方式多樣化的特點。具有代表性的地空導彈有:美國的“愛國者”、俄羅斯的“C-300”;空對空導彈有法國的“米卡”、美國的AIM-120A先進中距空空導彈等;空對地導彈有美國的“獄火”、俄羅斯的AS-13等。

金屬氫武器

氫氣在一定的壓力下可轉化為固態結晶體,在室溫下無須密封可保持很長時間,這就是金屬氫。金屬氫的爆炸威力相當於相同質量梯恩梯炸藥的25~35倍,是目前可以想象到的威力最強大的化學爆炸物,金屬氫武器已列為美國國家點火設施科學計劃的研究項目。

肩射導彈

肩射導彈是單兵使用的一種十分有效的低空防空武器。它主要用來對付低空飛行的目標,比如,低空飛行的直升機、俯衝飛行的機動目標。它是野戰部隊非常重要的防空武器。肩射導彈是一個“小家庭”,它的成員不多,總共隻有1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