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營業額達到一個瓶頸(1 / 2)

太多的人更想維持現狀。因為在他們看來,現在的經營狀況已經很好了,如果貿然改變,也許還不如現在的好;長此以往,他們就會滿足於小富即可、停滯不前。

我們不願意給別人打工,自己隻想開一家小店、小公司,哪怕是做小生意。我們之所以要自己開店、經營公司,那是我們想做大事業,賺大錢,發大財,畢竟靠錢去賺錢要比靠出賣腦力、體力賺錢快得多得多。

我們自己做生意,一年比一年好是正常的,但是當我們的小店、小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因為受到種種條件的製約,發展規模、速度、營業額等決定一個企業是否能夠做大的因素就會遇到一個瓶頸,使我們很難突破。

在現代社會,我們要開公司、當老板,並不難,難的是把它經營得好、賺到錢、賺更多的錢。這樣才能使我們有更多的資本投入,不斷地增強自己在同行業的競爭實力,使自己的公司處於不敗之地。

但是當公司的營業額遇到一個瓶頸的時候,好像我們已經盡力了,但總是做不大,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兔子的尾巴,一直是那麼長。再過一萬年,也是那樣。這就是公司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瓶頸,再突破很難。但如果一直不突破的話,你怎麼做都是一個小公司、小老板,所以,你的生活也就隻能永遠是個小康水平。

公司不發展,就等於落後,因為競爭對手在發展,在無形中就會侵占我們原有的市場,爭奪我們的消費者,減小我們的服務範圍,使我們很難維持原有的狀態。在商場中,任何企業都想一統天下,不存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相處哲學。

當我們的企業營業額遇到瓶頸的時候,一定想辦法突破。對於這樣的問題,黃楚九的創業經曆也許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

黃楚九是20世紀初上海灘鼎鼎有名的大富豪。他出生於行醫世家,15歲時父親病故,他隨母親來到上海。在大上海,母子倆舉目無親,母親蔣氏隻好開了一個小門診,專門給人治療眼病。由於醫術精湛,治好了不少病人,所以上門求醫的人逐漸多起來。但是,由於受到當地一些地痞勢力的層層盤剝,再加上還要供黃楚九讀書,日子過得很是清苦。

兩年後,黃楚九母子倆用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一筆錢,在三馬路租了一個門麵,開了一個中藥鋪,取名“異授堂”。經過上下打點,“異授堂”順利開張營業了。經過母子倆的苦心經營,生意居然紅紅火火地做起來。漸漸地,黃楚九有了一些積蓄,為了向中西醫結合方麵發展,他頗費心思籌借了一筆錢,準備進一步擴大經營的規模和範圍。

1890年,黃楚九把異授堂改名為“中法大藥房”,並且把店址從三馬路遷到了法租界的大馬路,在經營上以中醫治療為主,同時結合西藥治療。為了達到開門紅的效果,黃楚九在大藥房開張之際,就大張旗鼓,展開宣傳攻勢。為了突出本店中西醫結合診療的特點,黃楚九請人專門做了一個中文兼有多種外文的招牌。在中國人眼裏,這個招牌非常大氣,而對於外國人來說,看到本國的文字,當然備感親切。結果,一時間前來看病問醫的人絡繹不絕。中法大藥房開張僅一年時間,營業額就達到了12000塊大洋。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黃楚九不得不增加人手,但還是不能滿足經營的要求。為了擴大營業的麵積,黃楚九又把藥店從大馬路遷到了四馬路。這裏靠近鬧市,顧客雲集,藥店的生意當然更加紅火。

但是不到兩年,黃楚九再次把自己的藥鋪從四馬路搬到了湖北路口。不久,又搬到南京東路。剛剛過了幾年,中法大藥房又搬到了四馬路的湖北路口。1904年,黃楚九又把大藥房遷到了漢江路。這時候的黃楚九,已經擁有了萬貫家產,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