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5
貓用胡須和眉毛在黑暗中識別道路
俄羅斯“仿生學家”實驗室的專家通過實驗發現,貓能夠利用胡須和眉毛在黑暗中識別道路。即使在漆黑的夜裏,貓也能較準確地找到其熟悉的道路。
為了查明“老貓識途”的原因,俄研究人員作了一個實驗。科研人員為健康的成年貓戴上了裝有一個無線電傳送器的頸圈,並將其放入有20個死胡同的漆黑的迷宮中。
迷宮的出口放有貓的食物,在迷宮的側壁上裝有很多傳感器。當貓的頭部貼近迷宮的側壁時,傳感器便可接收無線電信號,顯示貓的行蹤。研究人員發現,大多數情況下首次進入迷宮的貓在找到食物之前,會至少進入3個死胡同。
通過無線電信號分析和進一步研究科研人員發現,在黑暗的環境中,貓會用長長的胡須和敏感的眉毛與前爪相配合,探尋四周的障礙物,摸索著前進。在這一過程中,貓可以記住胡須、眉毛所觸到的障礙物,從而逐漸認清迷宮的部分內部結構,找到唯一正確的通道。科研人員認為,上述發現有助於人們進一步了解貓科動物的生理特點和習性。
貓型亞目
貓型亞目是食肉目的一亞目。包括一些食肉目中最引人注目的種類,是很多地區的頂級食肉動物。貓型亞目的成員體形和習性的差異也不太大,基本上是陸棲和樹棲的食肉動物,有些種類為雜食性,少數為半水棲性,沒有完全水棲性的成員和主要為植食性的成員。貓型亞目的分布也較局限,除了貓科以外,現在的分布均不超出非洲和亞洲南部以及鄰近的歐洲南部和亞洲東部一帶。貓型亞目現存有3~4科,靈貓科、貓科、鬣狗科。其中最大的靈貓科常被分成兩個不同的亞科(靈貓亞科和獴亞科)。
美洲野牛
兩頭成年雄性美洲野牛打架的場麵是十分壯觀的。它們通常隻在繁殖季節為了爭奪與雌性的交配權而角鬥,以大聲吼叫、在塵土中打滾,繼而擺動頭部來擺開架式。這時,通常有一頭野牛會讓步。如果不讓步的話,兩頭牛就會打起來。大群美洲野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野牛,在格雷特大平原上來回遊蕩。它們於冬季向南遷徙,夏季時又回到北方。它們是沿著被稱為“野牛蹤跡”的傳統路線行進的。
曾有約6 000萬頭美洲野牛遊蕩在格雷特平原——北美洲的一個遼闊草原上,為尋找新鮮的草料而不斷遷徙。19世紀,由於遭到白人捕獵者為獲取獸皮而進行的瘋狂捕殺,它們幾乎瀕臨滅絕。但仍有一些被救了下來,送進了自然保護區,如美國的黃石國家公園。
蒙古野馬
蒙古野馬又名亞洲野馬、普澤瓦爾斯基野馬(普氏野馬),淺褐色或暗褐色,背上和腿部有黑色的條紋,鬃毛隻長到耳根部位,沒有額毛。它們的尾毛長法也很特別,和家馬不一樣。家馬的尾毛是越往下越短,而蒙古野馬則相反。遇到沙暴天氣,它們會把頭部轉過去,讓眼睛和鼻子避開大風,並用尾巴保護身體後部易受傷的部位。
蒙古野馬成群生活,每群約5~15匹,由一匹雄馬領頭。馬群分兩類,一類是家庭馬群,就是說一群馬組成一個家庭,成員包括一匹雄馬、三四匹母馬和它們的孩子。另一類就是光棍馬群,顧名思義就是純粹由雄馬組成,並由一匹稍老一點的雄馬領頭。它們警戒心很強,非常害羞,聽覺靈敏,視力和嗅覺極佳,稍發現危險便會疾奔而去。惡劣的環境造就了它們非凡的耐力,即使沒水喝,它們也能存活很長時間。
孟德爾遺傳規律
任何一門學科的形成與發展,總是同當時熱衷於這門科學研究的傑出人物緊密相關,遺傳學的形成與發展也不例外,孟德爾就是遺傳學傑出的奠基人。他揭示了遺傳學的兩個基本定律——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孟德爾的自由組合規律
孟德爾在揭示了由一對遺傳因子(或一對等位基因)控製的一對相對性狀雜交的遺傳規律——分離規律之後,這位才思敏捷的科學工作者,又接連進行了兩對、三對甚至更多對相對性狀雜交的遺傳試驗,進而又發現了第二條重要的遺傳學規律,即自由組合規律,也有人稱它為獨立分配規律。
孟德爾的分離規律
豌豆具有一些穩定的、容易區分的性狀,這很符合孟德爾的試驗要求。所謂性狀,即指生物體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生化等特性的總稱。在他的雜交試驗中,孟德爾全神貫注地研究了7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規律。所謂相對性狀,即指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如豌豆花色有紅花與白花之分,種子形狀有圓粒與皺粒之分等等。為了方便和有利於分析研究起見,他首先隻針對一對相對性狀的傳遞情況進行研究,然後再觀察多對相對性狀在一起的傳遞情況。這種分析方法是孟德爾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免疫診斷方法
應用免疫學的理論、技術和方法診斷各種疾病和測定免疫狀態。在醫學上,它是確定疾病的病因和病變部位,或是確定機體免疫狀態是否正常的重要方法。此外,還應用於法醫學的血跡鑒定、生物化學的血清成分鑒定和物種進化關係的研究等。可在體內和體外進行。
從免疫學的角度免疫診斷可應用於:
(1)檢查免疫器官和功能發生改變的疾病:如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
(2)由免疫機製引起的疾病:如輸血反應、移植排斥反應。
(3)一些內分泌性的疾病:從臨床學的角度來說,免疫診斷可應用於檢查傳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腫瘤和其他臨床各科疾病。
就所檢測的反應物免疫診斷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即:
(1)免疫血清學診斷:檢測病人血清或組織內有無特異性抗體或特異性抗原。
(2)免疫細胞學診斷:測定病人細胞免疫力的有無和強弱。
免疫診斷須體現3項要求:
(1)特異性強,盡量不出現交叉反應,不出現假陽性,以保證診斷的準確性。
(2)靈敏度高,能測出微量反應物質和輕微的異常變化,有利於早期診斷和排除可疑病例。
(3)簡便、快速、安全。NNN
擬 基 因
擬基因是一種畸變基因,即核苷酸序列同有功能的正常基因有很大的同源性,但由於突變、缺失或者插入,以致不能表達,所以沒有功能。
諾卡氏菌
諾卡氏菌屬即原放線菌屬。在培養基上形成典型的分枝菌絲體,彎曲或不彎曲,多數無氣生菌絲。培養15小時至4天內,菌絲體產生橫隔膜,突然斷裂成長短近於一致的杆狀、環狀體,或帶叉的杆狀體。每個杆狀體內至少有一個核,因此可以複製並形成新的多核的菌絲體。菌落一般比鏈黴菌菌落小,表麵多皺,致密幹燥,一觸即碎。多為需氧型腐生菌,少數分厭氧型寄生菌。已報道有100餘種,主要分布於土壤。許多種能產生抗生素,如利福黴素等,有的用於石油脫蠟,烴類發酵及汙水處理等。
南非小羚羊
南非小羚羊是瞪羚的一種,生活在非洲西南部,以善於蹦跳聞名。南非小羚羊是群居動物。當發現敵人,例如一隻獵豹或一隻獅子,羚羊群中的一個或者幾個成員就會發出警報。
南非小羚羊發警報時,會筆直地向上躥,足有3.5米高,同時腳直挺挺地垂著,身體彎曲,這就是蹦跳。每頭南非小羚羊都可以蹦跳多次,看上去就好像彈簧在一彈一彈的。
南非小羚羊另外還有一個報警信號。從它的背部中央直到臀部有一層皮膚褶皺,展開時會突然露出一大片耀眼的潔白無瑕的毛。這種信號起先由一頭南非小羚羊發出,然後另外一頭接著如此行動,一個接一個以至於整個羚羊群看上去是一片白光閃爍。一旦發現敵人靠近,整群羚羊都會迅速地逃跑。
南非鱷魚不敵小草
鱷魚雖然性情凶殘,人見人怕,但卻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動物,它的存在對於保持整個食物鏈的平衡有著不可或缺的重大意義。然而目前,在南非荒蠻的聖盧西亞湖地區,鱷魚正在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脅。
鱷魚前顎寬大,牙齒鋒利,所有被它逮到的動物幾乎無一生存,因此,它一直被看作是性情殘忍的殺手。南非的聖盧西亞是一塊原始野生動物保護區,就是在這裏,鱷魚遇到了它的敵人“三尖草”。
“三尖草”是一種引進的物種,這種草在長成後可以生成巨大的草冠,按一般常理來說,在南非這種熱帶地區,有巨大的草蔭可以享受,應該是求之不得的,對於人類來說是這樣的,可是對於鱷魚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由於草冠帶來的草蔭可以起到降低溫度的作用,這就嚴重影響了鱷魚孵化時的溫度。
雌性鱷魚一般選擇靠近水邊的開闊沙地產卵,因為這些地方的溫度一般比較高。雌性鱷魚每年幾乎都選擇同樣的產卵地點,盡管“三尖草”巨大的草蔭已嚴重影響了產卵地點的溫度,但是雌性鱷魚並沒有因此而更換地點。它們把產下的卵認真地埋在溫暖的沙子下麵,每一隻雌性鱷魚在產卵後,都會十分警惕地保護每一隻卵,惟恐它們遭到敵人的攻擊。小鱷魚出世後,雌性鱷魚仍然會繼續守護它們3個月後才離開。
三尖草的草蔭非常大,它下麵的沙地溫度往往比沒有草蔭的地方要低,因此,當鱷魚將產下的卵埋在這裏的時候,卵孵化時的溫度就會相對較低,從而嚴重影響了小鱷魚的性別。因而小鱷魚在孵化前,性別主要由孵化時的溫度決定。孵卵地點的溫度比較低時,孵出的小鱷魚往往都是雌性,如果溫度過低,還會影響卵的正常孵化。而隻有在溫度相對較高時,孵出的小鱷魚則為雄性。
其實,不僅小鱷魚的性別與孵化地點的溫度有關,小烏龜、小短吻鱷以及小蜥蜴的性別都與當時孵化時的外部溫度以及季節有關。母龜以及母蜥蜴會根據需要,選擇不同溫度的地點孵卵,從而生出不同性別的小龜或小蜥蜴。
但是在聖盧西亞,鱷魚根本沒有選擇孵卵地點的奢侈享受,而且,由於它們每年隻孵一次卵,因此,也無法依據季節選擇恰當的溫度。鱷魚一般隻在春季雨水特別多的時節過後產卵,這樣,孵卵的溫度就基本上是確定的。另外,由於它們隻能在有限的地方孵卵,所以根本無法躲避三尖草巨大的草蔭,由於草蔭的存在,溫度往往比一般情況下要低,因此,雌性小鱷魚的出生率就大大高於雄性,雌性小鱷魚的大量繁殖,無異於在宣布鱷魚的絕種。更嚴重的是,過低的溫度還可能導致孵化失敗,或是造成小鱷魚先天畸形。
檸檬
檸檬是芸香科小喬木或枝條開展的灌木。因其味奇酸,肝虛孕婦最喜食,故稱益母果或益母子。
檸檬屬芸香科柑橘屬常綠小喬木。原產中國西南和緬甸西南部,或喜馬拉雅山南麓東部地區,尚無定論。現在主產國為意大利、希臘、西班牙和美國。樹姿較開張,小枝多針刺,嫩梢常呈紫紅色。葉柄短,翼葉不明顯。花白色帶紫,略有香味,單生或3~6朵成總狀花序。柑果黃色有光澤,橢圓形或倒卵形,頂部有乳頭狀突起,油胞大而明顯凹入,皮不易剝離,味酸,瓤瓣8~12,不易分離。種子卵圓形,多為單胚。栽培品種有數十個,主要有尤力加、裏斯本等。檸檬是柑橘類中最不耐寒的種類之一。適宜於冬季較暖、夏季不酷熱、氣溫較平穩的地方。扡插繁殖極易成活,但生產上多采用嫁接,以根係強大的粗檸檬(檸檬的一種雜種)為砧木。適宜栽培於溫暖而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緩坡地。周年開花,每年集中開放3~4次。果實富含維生素C和檸檬酸。果皮油胞中有具特殊香味的檸檬油,還含維生素。耐貯運,除鮮食外可製各種飲料和提取檸檬油等。中國栽培較少,北方有一種“北京檸檬”,果頂部無乳頭狀突起,酸味不強,有芳香,僅盆栽供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