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蛋白是中間纖維中的一類,分子量約40~70KD,出現在表皮細胞中,在人類上皮細胞中有20多種不同的角蛋白,分為α和β兩類。角蛋白賦予細胞體一定的剛性。

中草藥生物技術

中草藥生物技術,簡單來說就是一門中草藥的應用生物的科學,即利用生物學原理,在中草藥之上生產實用產品的一項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在中醫藥領域的應用。

真菌

真菌是具有真核和細胞壁的異養生物。種屬很多,已報道的屬達1萬以上,種超過10萬個。其營養體除少數低等類型為單細胞外,大多是由纖細管狀菌絲構成的菌絲體。低等真菌的菌絲無隔膜,高等真菌的菌絲都有隔膜,前者稱為無隔菌絲,後者稱有隔菌絲。在多數真菌的細胞壁中最具特征性的是含有甲殼質,其次是纖維素。常見的真菌細胞器有:細胞核、線粒體、微體、核糖體、液泡、溶酶體、泡囊、內質網、微管、鞭毛等;常見的內含物有肝糖、晶體、脂體等。

真菌通常又分為三類,即酵母菌、黴菌和蕈菌(大型真菌),它們歸屬於不同的亞門。

真核細胞

真核細胞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圍的核)的細胞。其染色體數在一個以上,能進行有絲分裂,還能進行原生質流動和變形運動。而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則分別由葉綠體和線粒體進行。除細菌和藍藻植物的細胞以外,所有的動物細胞以及植物細胞都屬於真核細胞。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稱為真核生物。在真核細胞的核中,DNA與組蛋白等蛋白質共同組成染色體結構,在核內可看到核仁。在細胞質內膜係統很發達,存在著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和溶酶體等細胞器,分別行使特異的功能。

真核生物包括我們熟悉的動植物以及微小的原生動物、單細胞海藻、真菌、苔蘚等。真核細胞具有一個或多個由雙膜包裹的細胞核,遺傳物質包含於核中,並以染色體的形式存在。染色體由少量的組蛋白及某些富含精氨酸和賴氨酸的堿性蛋白質構成。真核生物進行有性繁殖,並進行有絲分裂。

組 織 學

組織學是研究機體微細結構及其相關功能的科學。組織學的研究,就是闡明在正常情況下,細胞、組織、器官和係統的形態結構和其生理活動,以及它們在人體內的相互關聯和意義。成體各器官、係統分別具有其細微結構的組織特征,執行著特定的功能。如口腔、食道、胃、腸等均由不同的組織發育、分化和結合而成,它們具有各自不同的形態結構特點,但卻執行著共同的功能,即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除糟粕。

整 倍 體

如果染色體數目變化是單倍體(n)的整數倍,則以n為基數,整倍地增加或減少,則稱為整倍體。

轉譯

遺傳信息要在子代的生命活動中表現出來,需要通過複製、轉錄和轉譯。複製是以親代DNA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轉錄是根據DNA的核苷酸序列決定一類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後者又進一步決定蛋白質分子中氨基酸的序列,就是轉譯。因為這一類RNA起著信息傳遞作用,故稱信使核糖核酸(mRNA)。由於構成RNA的核苷酸是4種,而蛋白質中卻有20種氨基酸,它們的對應關係是由mRNA分子中以一定順序相連的3個核苷酸來決定一種氨基酸,這就是三聯體遺傳密碼。

終止密碼突變

終止密碼突變是DNA分子中的某一終止密碼突變為編碼氨基酸的密碼子,從而使多肽鏈的合成至此仍繼續下去,直至下一個終止密碼為止,形成超長的異常多肽鏈。

座囊菌目

本目真菌子囊呈卵形至棍棒形,雙層壁,常成束生在較小、球形、有孔口的子囊腔內,子囊之間缺乏側絲或假側絲。子囊腔生在墊狀或球殼狀的子座上,子座含單個或多個子囊腔。本目依作者不同下分3科、5科或8科,約100屬400種。座囊菌科、假球殼菌科和小穴殼菌科是本目的基本成員。

本目的白榆類座囊菌寄生在白榆上,飄浮類座囊菌寄生在柘屬和化香樹上,聚集座囊菌生在各種落葉樹和灌木上,香蕉球腔菌引起香蕉葉斑病,梨球腔菌引起梨葉斑病,葡萄球座菌引起葡萄黑痘病,此菌是中國重要的果樹病菌。

豬小DNA病毒病

豬小DNA病毒病由小DNA病毒科小DNA病毒屬中的豬小DNA病毒引起,可使母豬發生死胎、難產和不育。是較新發現的疾病,對養豬業的發展形成威脅。世界性分布,中國也有報道。診斷可通過在細胞培養物中分離病毒和用免疫螢光法直接檢查流產胎兒組織中的病原抗原,或用紅細胞凝集抑製(HI)試驗檢查豬血清加以證實。試用滅活疫苗進行預防的效果尚不理想。

植物病毒病

植物病毒病是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植物病毒必須在寄主細胞內營寄生生活,專化性強,某一種病毒隻能侵染某一種或某些植物。但也有少數為害廣泛;如煙草花葉病毒和黃瓜花葉病毒。一般植物病毒隻有在寄主活體內才具有活性;僅少數植物病毒可在病株殘體中保持活性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也有少數植物病毒可在昆蟲活體內存活或增殖。

植物病毒在寄主細胞中進行核酸(RNA或DNA)和蛋白質外殼的複製,組成新的病毒粒體。植物病毒粒體或病毒核酸在植物細胞間轉移速度很慢,而在維管束中則可隨植物的營養流動方向而迅速轉移,使植物周身發病。病毒除奪取受侵染植物的一部分營養外,主要是可改變寄主植物的正常代謝過程,幹擾或破壞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酶的活性,以及生長素和其他激素的代謝等。

周期蛋白

周期蛋白是一類呈細胞周期特異性或時相性表達、累積與分解的蛋白質,它與周期素依賴性激酶共同影響細胞周期的運行。

周期蛋白參與細胞周期調控的蛋白,並且其濃度在細胞周期中是浮動的,呈周期性變化。隨著細胞周期階段的不同,有時濃度高達幾千倍,有時又降為零。周期蛋白作為一種調節亞基,與周期蛋白依賴性的蛋白激酶結合並將之激活。

脂 質 體

當兩性分子如磷脂和鞘脂分散於水相時,分子的疏水尾部傾向於聚集在一起,避開水相,而親水頭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雙分子層結構的的封閉囊泡,稱為脂質體。

轉基因動物技術

轉基因動物技術的核心,是把遺傳的功能單位──基因轉移到動物體內,使它成為動物體內的一部分。被轉移的基因可以來自同種或異種動物,也可以來自植物或微生物。這樣一來,就打破了物種之間的界線,也可以說動物能與植物、微生物雜交了。不過目前的雜交是低水平的,隻限於主管一兩個性狀的一兩個基因。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一次可以轉移的遺傳信息將越來越多,那時就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動植物之間的雜交。從科學上講,這將是一個重大突破。

目前,世界上已報道了多種生產轉基因動物的方法,但真正成熟並可以穩定生產轉基因動物的方法隻有兩種,即顯微注射DNA的方法和精子介導的基因轉移法。

轉錄因子

基因轉錄有正調控和負調控之分。如細菌基因的負調控機製是當一種阻遏蛋白結合在受調控的基因上時,基因不表達;而從靶基因上去除阻遏蛋白後,RNA聚合酶識別受調控基因的啟動子,使基因得以表達,這是正調控。這種阻遏蛋白是反式作用因子。

轉錄因子是起正調控作用的反式作用因子。轉錄因子是轉錄起始過程中RNA聚合酶所需的輔助因子。真核生物基因在無轉錄因子時處於不表達狀態,RNA聚合酶自身無法啟動基因轉錄,隻有當轉錄因子(蛋白質)結合在其識別的DNA序列上後,基因才開始表達。

轉錄因子的結合位點是轉錄因子調節基因表達時,與mRNA結合的區域。按照常識,轉錄因子的結合位點一般應該分布在基因的前端,但是,新的研究發現,人21和22號染色體上,隻有22%的轉錄因子結合位點分布在蛋白編碼基因的5'端。

櫛尾蜥亞科

櫛尾蜥亞科,美洲鬣蜥科的一科。約有3屬10種,分布於巴拿馬到秘魯一帶,為生活於濕潤或幹旱森林中的陸棲蜥蜴,體形較小或較大,尾上有棘刺作為防禦武器。

爪獸亞目

爪獸亞目是奇蹄目的一亞目,是一個已經完全滅絕的類群,其生存的曆史比較長,從始新世就已出現,在漸新世末期分成了適應草原生活和叢林生活的兩個類群,一直到人類出現才滅絕,早期進化速度相對較快,而後期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在其整個進化史中一直沒有非常繁盛過。爪獸的體形似馬,但是腿長而腳短,前肢長於後肢,趾端不具蹄而具爪,可能用爪挖掘植物的根為食。我國境內早期類型和晚期類型的爪獸化石均有發現。問

題問

題問答題

1.病毒是一類個體微小,無完整細胞結構,含單一核酸型,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複製的非細胞型微生物。病毒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A遺傳B以核算複製的方式增殖

C沒有細胞結構D嚴格的細胞內寄生性

2. 傳染病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必須具備哪些環節?()

A傳染源B傳播途徑

C易感者D免疫性

3. 非特異性免疫又叫做先天性免疫或種的免疫,是機體在長期的種係發育和進化過程中,不斷與外界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異物接觸和作用中,逐漸建立起來的一係列防衛機製。它有哪些特點?()

A相對的穩定性B種的差異性

C無選擇性D先天性

4.遺傳學的奠基人是誰?()

A摩爾根B孟德爾

C艾弗裏D赫爾希

5.生物多樣性是指一定範圍內多種多樣活的有機體(動物、植物、微生物) 有規律地結合所構成穩定的生態綜合體。生物多樣性由哪些部分組成?()

A遺傳(基因 )多樣性B物種多樣性

C生態係統多樣性D群落物種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