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植入大腦
把高性能矽芯片和人腦直接相連的開發工作,是通過在芯片上培養神經細胞來實現的。高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人腦就可能與計算機直接相連。借植入腦中的芯片使人腦以碳為基礎的記憶結構和計算機的矽芯片發生直接聯係,這種聯係會大大增強大腦的功能,因為芯片在存取信息方麵的能力可以與人腦相媲美。那時,把一部《大英百科全書》的知識裝入大腦是輕而易舉的事,人人都變得博聞強記,人類的所有知識都可以用這樣的芯片方式植入大腦,人類可以免去繁重的學習任務。由於電腦聯網的作用,那時人們可以不用通過語言就可以進行思想交流,人類的所有知識和思想都可以共享。這一前景,在21世紀的前10年或20年就可能成為現實。當然,這一前景也會給未來的人類帶來問題。憂慮者認為,由於電腦的聯網,腦機相連就可能會使人腦的信息受到侵害。在未來,一個人可以將另一個或無數個人腦裏的信息非法洗掉,並把自己的信息拷到那些人的腦M機裏。這一前景也是很危險的。
星 狀 網
星狀網也叫輻射網,它以一個通信局為中心(通常稱作交換中心)向其他通信支局輻射。各中心局之間按照環狀式組網,各通信局之間沒有直達電路,必須經過中心局轉接。1號電話通信網中的1號電話局所轄用戶,如果想找本網中的4號電話局所轄用戶通話,隻要經過中心局甲一次轉接即可;倘若要與4號電話通信網中的用戶通話,則需要再經中心局乙和中心局丙等長途電話局接轉。建立星狀式通信網,優點是節省傳輸線路、設備和投資,通信網中的任意兩個用戶借助於中心局的接轉,可以隨時達成通信,適宜於長途電話業務量比較少、網點散布較為廣闊的區域內使用。但由於這種網絡結構特別強調網絡的中心局的作用,一旦中心局發生了障礙,由於沒有建立迂回電路,往往造成群龍無首而影響全網通信。
彙接輻射網既有環狀網的功能,又有星狀網的特點。在通信量較少的地區采用中繼轉接,在通信量大的地區設置直達電路。
新式教學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徹底改變了人類以往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方式正在興起,並且越來越具聲勢。多媒體、計算機模擬、虛擬現實以及其他新教學工具已大大增加了教育經驗。交互程序可以提供著名人物的全息圖以及一些激動人心的事件的虛擬現實體驗。學生們可以作出選擇:是扮演抗擊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還是扮演兵敗滑鐵盧的拿破侖。成套教育產品正在大量湧現,它們成為自動化的家庭教師。麵對學習能力和興趣各異的學生,教師們利用電腦就可以對症下藥,更好地管理他們。教學用的信息技術甚至使大多數學生主要靠自學就能夠獲取知識。計算機化的多媒體課程使教師像過去那樣不必像過去那樣寸步不離,時時予以指導。殘疾人將是特別受益者。隻要有興趣,行動不便的人將能夠參加世界各地的教師們開設的任何科目的任何課程。盲人、聾人和身體癱瘓的人將擁有可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他們身體殘疾的裝置。在美國佛羅裏達州,孩子們可以通過電話解決學習中的疑問。這套係統不僅可以幫助父母不在身邊的學生,而且還能幫助那些因為過於羞怯不敢在課堂上提問的孩子。
此外,信息技術還將使孩子們盡早地開始接受正式教育。交互式教學經過改造可適應仍在搖籃、欄床和遊戲圍欄時期的嬰兒。玩電子遊戲可極大地刺激早期的智力發育。
新型“幹洗”膠片
美國施樂公司研製出一種照相膠片,定名為“費爾德”膠片。這種新型膠片中,鹵化銀被一種硒基化合物取代,而該化合物隻有在膠片帶電時,才會對光作出反應。這一新產品省卻了大多數普通照相膠片的多級化學衝洗過程。這是一種無水照相製版膠片,不需添加任何化學液劑,因此不會排出點滴廢液。這種照相製版術源於電子攝影技術。該膠片由一片滲鋁聚酯薄膜和一層內填硒粒的1微米厚光敏聚合物構成。膠片靜置時不受光的影響,但在電荷作用下卻變得光敏。此時一旦曝光並受到微熱,膠片上即顯現影像,其過程類似於激光打印。
膠片置於電場中曝光時,其中的光導顆粒就帶上電荷。如果再對膠片加熱,片內的帶電顆粒又會向膠片背麵充當電極的滲鋁聚酯膜遷移。膠片一旦最後冷卻,這些顆粒就被固定在新的位置,從而留下永久的影像。
新一代衛星通信
世界正在進入一個不可缺少的移動通信的時代,滿足人們對信息多元化需求的有效手段就是衛星通信。麵向多媒體時代的技術開發勢頭不斷增強。1995年8月和1996年2月,日本電信電話公司分別發射了一顆“N-STAR”通信衛星,這兩顆衛星都是高度為3.6萬千米的同步衛星。日本電信電話公司的移動通信網從1996年3月底開始使用這兩顆衛星,提供通信服務。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牽頭實施的“銥計劃”將使用66顆衛星。日本國際電信電話公司出資的ICO計劃將使用10顆衛星,覆蓋整個地球。此外,還有“環球之星”和“奧德賽”等許多計劃。
世界各國正在開展研究工作,考慮應用包括同步衛星和中低軌道衛星在內的各種衛星通信技術。如果在光通信網中使用衛星,通信網就具備靈活性,並可提高抗災能力。利用人造衛星的通信,將成為在全世界建立計算機網絡的基礎技術。
新型犯罪
利用電腦進行犯罪是一種新的犯罪形式。這種犯罪多是高技術犯罪,即“智慧”犯罪,也稱為“白領犯罪”。電腦犯罪者往往精通計算機技術,甚至是電腦天才,可以熟練地使用各種各樣的技術。有的在電腦程序中編入犯罪指令,於一定時間或條件下發生“爆炸”,使整個電腦係統功能被毀或使數據消失,用來進行敲詐或報複。或把犯罪指令程序隱藏在其他正常程序中,適時進行犯罪活動。
利用電腦進行盜竊、貪汙、敲詐、騙取、侵占、破壞和進行間諜活動的犯罪已屢見不鮮。1987年,美國華盛頓特區總服務管理局的審計人員用電腦開了一個玩笑,使政府部門發出9萬美元的支票給一個虛構的公司。還有一種香腸術,就像切下香腸薄片一樣,從大量的小筆款額中竊取利息尾數或其他小額款,積少成多存入自己的戶頭。還有寄生蟲術、廢品利用術、數據欺騙術、電腦病毒、線路截獲等等。
電腦犯罪對社會危害極大。美國每年因電腦犯罪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50億美元,英國為25億美元,法國為100億法郎。世界上50個著名的計算中心都遭受過電腦犯罪的襲擾。電腦犯罪威脅著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和國家安全。並且,隨著社會電腦化程度的提高,犯罪機率也就越高,危害性也就越大。電腦犯罪正成為困擾先進國家的嚴重社會問題之一。
泄漏同軸電纜通信
“泄漏同軸電纜通信”就是以同軸電纜作無線電台的天線,用它進行通信,可在一定範圍內產生均勻的信號場強,而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通信可靠性高,也不存在通信盲區,接收電平穩定,不容易受到外來信號幹擾。泄漏同軸電纜係統可以提供多信道服務,例如,使用400兆赫頻段,頻率間隔25千赫時,可以提供24個通信信道,可以用來傳輸話音(調度電話和公用電話),也可進行數據傳輸。
泄漏同軸電纜通信的基本設想,最初是由英國人於1948年提出來的。20世紀60年代以後,伴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英、法、日等國相繼研製成功,直至今日它已成為礦井、隧道通信的一枝獨秀。
虛網接入
虛網接入也叫自動尋找通話用戶的功能,例如,在個人通信號碼業務中,每個用戶都擁有一個唯一的邏輯號碼,用戶無論何時走到何處,網絡都能隨時知道他的去向,因而可以將來話自動接到用戶所在的地點。再如,用戶使用同樣一個電話號碼呼叫某機構設在全國各地的所有分支機構,網絡會根據其需要,自動地將電話接到最方便的地點。
智能網絡依靠先進的信令網和大型集中數據庫的支持,不僅能像傳統的通信網那樣傳送與交換信息,而且還能存儲和處理信息,因此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成為今後電腦通信網的發展方向。法國推出了20世紀實現信息傳輸高速化;多業務智能化;多媒體個人化。日本NTT計劃至2015年實現網絡智能化。美國新一代高級智能網(AIN)正處在開發之中,不久即可問世。不僅發達國家重視智能網建設,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印度)也不惜血本在積極研究和建設。
虛構生活
全球的網絡化將會把一些人的名字傳播到全世界,使之一夜之間成為世界名人;或者讓某件事突然成為全球的焦點,成為全世界關注的中心。媒介中大肆宣傳的名人將成為人們借助媒介方式而加以頂禮膜拜的新貴,全球化媒介將創造出一個偶像與呆子並存的世界。而其他人則默默無聞和不引人注目。隨著社會的全球化,人們需要被其他人認同的困惑可能會使人們失去自尊。他們可能會產生百無聊賴和虛度光陰的感覺。這樣的一些感覺會使人走向吸毒、犯罪和恐怖主義。將來,任何想象力都顯得多餘,因為虛構的世界太精彩了。如今的電影已經能逼真地表現任何東西,從恐龍到太空城,不一而足。未來的虛擬現實係統能使遊戲者經曆以假亂真的感受,生活在越來越不真實的世界中。人們可以打開虛擬現實係統,躺下來,在一個愜意的電子安樂窩中領略隻應天上有的快樂。人們幾乎不再通過真實世界增長閱曆了。許多人將來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遠離真實世界,而更願意生活在娛樂業營造的海市蜃樓中。
虛擬現實技術
20世紀90年代,美國從訓練軍事飛行員的計算機飛行仿真模擬技術發展出了虛擬現實技術。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能很快產生一個虛幻的敵人陣地,在這個陣地上空,飛行員可以進行轟炸攻擊,導彈發射場就在虛幻的噴氣機所穿過的三維空間的正下方。虛擬現實技術為訓練者提供了一個如同身臨其境般的“真實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