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踏著血跡爬上高位的1(1 / 3)

十六、踏著血跡爬上高位的1

奸臣:嚴嵩嚴嵩,字帷中,明朝惡名昭著的內閣首輔。成化十六年(1480年)降生於江西分宜縣,嘉靖四十五年秋死去。弘治十八年,他26歲中進士,改庶吉士。嘉靖二十一年(1532年)任武英殿大學士,入閣,專擅國政20年,官至太子太師。

入閣前,為踏平升官之路,鏟除阻礙,他使盡陰謀詭計,或柔媚乞憐,或挑撥離間,利用皇權罷謝瑜,囚周怡,削翟鑾,杖死鬥徑,鏟除戰功顯赫的曾銑,令多才多藝、智謀足備的首輔夏言棄市,終於達到位極人臣的目的。

入閣後,他公開受賄,鏟除異己,廣羅黨羽,極盡奢華榮寵,權傾朝野。為飽私欲,竟和他的兒子嚴世蕃、親信趙文華等爪牙操縱國事,吞沒軍餉,致使戰備廢弛,使西北和東南人民飽受韃靼和倭寇燒殺擄掠之苦,數十年不息。晚年精力不支,漸為世宗疏遠,禦史鄒應龍、林潤乘機彈劾嚴世蕃暴行,嚴世蕃被抄殺,他也被革職,家產籍沒。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春,這位踏著他人血跡步入內閣的陰謀家餓死在他出生的地方,終年86年歲。

1曲折沉浮,思謀騰達

嚴嵩出身於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通覽史卷。求學時期,這位聰穎的少年即在家鄉一帶頗負才名。科舉進仕,為國盡忠,在封建教育思想的熏陶下,嚴嵩也立下了這樣的人生誌向。在他讀過的書中,社會政治是一幅富有誘惑的畫卷,雖然有時沉重,有時艱澀,但英明的聖主和敢諫的諍臣勾勒了曆史的主體進程,那些奸臣佞士,最終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嚴嵩在這種教育下,自然產生了為人臣者應學魏征,應學嶽飛的思想。但是,事情的發展卻恰恰與此背道而馳。

1505年(弘治十八年)春,滿腹經綸聖典的嚴嵩過五關、斬六將,進士及第,旋改庶吉士。根據明初劉基建議確定的科舉辦法,進士要經過三考。上年行省考試得中稱為舉人,本年的全國會考則屬於再選拔,考上者分為三甲。考上這三甲者有權進入“廷試”,由皇帝親自主持。皇帝根據讀卷官的基礎意見,再重新調配三甲。一甲之人稱進士及第,直接“升官”,送進翰林院,分別授予修撰和編修;二甲稱進士出身,三甲稱等進士出身。二、三甲中可選擇幾名、十幾名文章書法突出的留在翰林院深造,稱為“庶吉士”。三年學成,優者即留翰林院做編修檢討。別小看翰林院,明朝定製,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庶吉士是內閣大學士的候補分子,明朝170多名大學士十分之九出身翰林院(庶吉士),取得庶吉士的資格,就等於取得了進入除皇帝以外的最高領導層——內閣的“許可證”或“入場券”,取得了競爭的資格。嚴嵩興奮異常。憑著一手書法和清秀的長相(明朝大臣需五官端正),待得數年,華蓋殿(首輔處理公務的地方)雖不能一蹴而就,東閣大學士(群輔)還是有望的。關鍵問題在於自己如何憑著才學和見地與別人競爭了。

然而,憑才學、見地競爭的想法令他敗得一塌湖塗。初出茅廬的嚴嵩還麻醉在封建理學的桎梏中,根本沒有意識到在地主階級每況愈下的時代,統治集團內部傾軋是必然現象,誰不“武裝到牙齒”,殘酷地撕咬他人,防備被人撕咬,誰就無以自保。“聖主明君、忠臣孝子”的教導無非是達官貴人愚弄人的幌子。

1508年,嚴嵩庶吉士已滿,本以為按例升為編撰編修,可是苦做者不如鑽營者,嚴嵩根本就沒有進身機會;總算被授編修以後,嚴嵩仍然埋在故紙堆裏,當然進仕無望。這時,弘治帝已去世三年,17歲的正德帝繼位。這位荒唐的小皇帝每日飛雞走狗,不住皇宮住豹居,後宮粉黛玩膩了,就娶店婦娼妓,還自稱“鎮國將軍”,與小太監們搞同性戀……官場中更是爾虞我詐,擅作威福,貪贓枉法,年輕的嚴嵩再也無法忍下去了,升行編修第三年,按當時翰林休假的慣例遞交了病休報告,獲得準許,稱病回故鄉去了。這一休就是十年。

嚴嵩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十年休假,不過是思謀對策,卷土重來的前奏。在這十年中,他所受的教育和翰林院裏觀政所見的現實在他心中不停地碰撞。除了荒淫的皇帝,他看到的現實是更令人觸目驚心:劉瑾作威弄權,正直的朝臣卻倒大黴,54人號為“奸黨”,慘遭廷杖,流放邊荒。有一次,因查不出檢舉劉瑾的匿名信是誰寫的,劉瑾竟利用聖旨,將300多朝臣罰跪於金水橋南,繼而,關進監獄。諂媚者卻當了官,而且飛黃騰達——焦芳當了大學士,曹元巡按山西,文選郎張睬升任戶部侍郎……有了權,就有了錢。劉瑾令朝覲官,每布政司納銀二萬兩。其他身居高位者,也是搜盡民脂民膏,朝廷上下,一片漆黑。這對於苦讀經書20年的嚴嵩,該是一個多麼沉重的打擊。程朱理學的美妙景觀雖然深入了他的腦海,如今,一切都破滅了。

但野心勃勃的嚴嵩畢竟不會沉寂。厭惡之情漸漸遠去,欣羨之情日益升騰。劉瑾弄權,激發了、誘惑了、膨脹了他的政治野心。一種躍躍欲試的念頭萌發了,成熟了。一個陰謀家,在十年“修煉”中成形了。

十年中,嚴嵩表麵上苦讀於書房(後來他的書房成了“鈐山堂”),暗中卻關注著政治形勢。經過研究,他知道取得高位必須有進身之階,除了本身的資格,還要有靠山。沒有別人的肩膀,就沒有自己的高位。於是,他一麵寫文章結交文人墨客,一麵利用一切機會巴結在他前後進士及第、已經掌握權柄的人,隨時準備投身於政治漩渦裏去拚殺一番。

機會終於來了。劉瑾垮了台,一夜之間從天堂跌入地獄,但錢寧和江彬繼續劉瑾的把戲,政局日益混亂。接連三年間,出現了幾件大事:其一,皇帝為應州大捷封賞5萬餘人,而應州大捷不過是皇帝親自指揮、死了幾千士兵、隻割了十六個韃靼騎士腦袋的一場大敗仗;其二,新科狀元舒芬等107人勸諫皇帝不要再貪玩廢政,竟被罰跪露天5天,再加廷杖,死掉12人;其三,寧王朱宸濠在南昌興兵反叛了朝廷,朝中上下一片恐慌,幾經興師動眾才得剿滅。嚴嵩非常激動,所謂亂世出英豪,“安知治天下者不是我”。於是,這位苦苦修得的不安分者,在正德十四年(1519年)離開了“鈐山堂”伴他苦思冥索的紅木椅子,正式宣告回朝。嚴嵩,這個明代最大的奸臣,從此邁上了陰謀家政治舞台的第一步。此時,他已40歲。

2曲媚逢迎,位極人臣

嚴嵩回朝以後,施展了他多年鑽研的進官之術。對內對外,一團和氣,極大的野心包藏在柔媚的外衣中。回朝一年,由七品編修升任六品侍講。經過不懈努力,又過幾年,熬上了南京翰林院掌院學士,屬正五品。到嘉靖帝六年,48歲的嚴嵩被召為國子監祭酒(國立大學校長),屬正四品。升遷雖然不慢,但嚴嵩仍不滿足。因為20多年過去了,原同榜進士翟鑾,甚至比自己晚16年中進土的張瑾都已入閣,自己卻連給皇帝提供“參考”的機會也沒有。想想自己的年齡,強烈的“緊迫感”促使嚴嵩決定加快入閣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