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八章 進城〔四〕(1 / 2)

周文淮連連點頭,道:“鐵路之事,朝廷早有定論,本縣自當尊守,還請貴眾放心好了。”

王勝點零頭,道:“那就好,還有我們在王家寨的駐紮其間,會為王家寨代繳錢糧,而且絕不會拖欠,到時自會送到縣裏,因此還請大人不必派人下鄉來催繳了。”

周文淮聽了,也不禁大為奇怪,這麼看來,這夥海外華人是打算長期占據王家寨,但王家寨就300多戶人家,在冊的隻有2000多畝田地,也不知海外華人是看上了王家寨那一點,要在這裏長期駐紮。而且還要替王家寨代繳錢糧。不過隻要是海外華人不來侵犯膠州縣就行了,因為按照清朝的製度,隻要是縣城不失,知縣的責任就會大大降低,甚致是沒有,因此海外華人在縣城外麵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自己把城門一關,就當是不知道。別是海外華人要為王家寨代繳錢糧,就是不交膠州縣也不會管,其實王家寨的錢糧並不多,總不過就是幾十兩銀子,隨便從那裏也能補得過來。

當然,周文淮也明白,王勝的代繳錢糧,隻包含朝廷的正式稅賦,其實這一部份稅賦並不多,一般隻在農民收成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官吏下到地方收取稅賦,朝廷的正式稅賦隻是頭,還有縣裏的私用錢,以及官吏們的額外私人收入才是真正的大頭,當然這裏麵也有相當一部份流入到知縣、縣丞、典吏等縣裏官員的腰包裏。但這些錢,海外華人是顯然不會交納的。

接著王勝又道:“還有就是王家寨的寨民常會到膠州城來購物進貨,另外我們也有可能到膠州城裏釆購一些貨物,或者是出售一些物品,因此還請貴縣能夠提供方便,並且保證人員的安全,不過請三位大人放心,凡事買賣交易,我們都會明碼實價,公買公賣,而且一並的稅賦抽什,也絕不會拖欠。”

這個要求讓三位官員有些為難,因為這樣一來,膠州城等於是對海外華人不設防了,海外華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那麼想攻占膠州城也是易如反掌的。不過周文淮轉念一想,如果海外華人現在要以武力攻占膠州城,自己也抵擋不住,這些要求其實答不答應也沒什麼區別,那麼反到不如答應下來,能拖一是一,至少在名議上膠州城還在自己的控製之下。因此也滿口答應下來。

見自已的要求周文淮全部都答應下來,王勝也十分高興,當然這種協議是不會在任何紙麵證據的,因為周文淮沒有這樣的權力,更不敢立這樣的字據,因此隻能算是一個口頭的君子協定,至於雙方尊不尊守,隻看各方的良心和外力的幹涉,比如清廷突然下令出兵進繳王家寨,或是穿越者的執委會決議武力攻占膠州城,那麼這個協定也就會立刻失去作用。當然在這些情況未發生的情況下,這個協定還是應該能夠維持一段時間,而這對雙方來,都是可以接受的。

雙方又談了一會兒,王勝才起身告辭。而周文淮、李興方、劉淵三人一起,將眾人一直送到大堂,雙方才各自告辭。

而回到二堂以後,膠州縣的一二三把手的神色就全變了,周文淮狠狠的一甩袖孑,道:“這個王克複實在是可惡,竟然敢捏告謊言,欺騙本縣,實在是罪不容赦。”

李興方也道:“是啊,是啊,這次真的好險,我們這膠州縣差一點就陷入萬劫不複之境了,全是王克複一念私心所至,因此對王克複絕不能輕恕。”

劉淵道:“請堂尊下令,我立刻就派人去把王克複抓來,定要嚴懲不逮。”

原來就在穿越者攻占了青島之後,膠州縣就收到山東巡撫衙門發來的信息,現任山東巡撫袁世凱告戒山東各的地方官員,嚴禁與海外華饒軍隊發生衝突,如果雙方有所摩擦,則盡量忍讓,決不可主要挑釁。

山東省雖然地處北方,但也加入了東南互保。而袁世凱屬於洋務派官員,對西洋各國的虛實也有所了解,在義和團運動興起之初時,袁世凱就看出義和團成不了大事,因此出任山東巡撫以後,就全力鎮壓山東義和團,保護山東的外國人,不使外國有借口入侵山東地區。而在清廷向各國宣戰以後,袁世凱又立刻加入了東南地方的督撫大員組成的東南互保,成為參加東南互保的唯一一個北方行省。

而加入東南互保以後,袁世凱也十分關注八國聯軍的動向,海外華人突然出現,擊敗八國聯軍,攻占津,扭轉了中國的局麵,袁世凱自然也知道。雖然袁世凱對海外華饒來曆也頗有些半信半疑,但心裏還是頗為欣慰,不管怎麼,對方自稱是海外的華夏後裔,而且又是與八國聯軍為敵,自然是對大清有利。與袁世凱也沒有利益衝突,因此袁世凱自然不會對海外華人有敵意。